木公的声音带着点沙哑,老眼里闪着光,“祖师爷传下来的十八种农具,从播种到收割,样样都有。这青铜耒,就是曲辕犁的祖宗。”
他拿起一卷竹简,上面画着个奇怪的木车,“你看这个,是播种用的耧车,一次能播三行,比手撒匀多了。可惜啊,后人只记得墨家会造连弩车,谁还记得这些救命的农器?”
阿砚抚摸着泛黄的竹简,指尖触到那些古老的文字,突然觉得肩上沉甸甸的。
她终于明白,木公的刁难不是考验,而是托付——
把墨家最珍贵的传承,托付给一个能看懂初心的人。
油灯的火苗轻轻晃动,映着两人的影子在石壁上交织。
远处的梆子声又响了,“咚——咚——”三更天了。
阿砚看着满箱的竹简,突然觉得,这个夜晚,比她打过的所有铁器都要沉重,也都要明亮。
木公吹掉木箱上的灰尘,积尘腾起的雾霭在火光中翻滚,像被唤醒的陈年旧事。
他摸出腰间的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个小小的 “木” 字,插入锁孔时发出 “咔哒” 轻响 ——
那锁怕是有几十年没开过了。
箱盖缓缓掀开,一股混合着霉味与桐油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捆捆竹简,用牛皮绳串联着,部分竹简因受潮而颜色发深,像浸过墨的布,上面的文字模糊得几乎要看不清。
“这就是失传的‘农器十八式’。”
木公的声音带着尘埃落定的沙哑,指尖抚过最上面一卷竹简的边缘,“从播种到收割的全套农具设计,耕地的耒、碎土的耙、播种的耧、灌溉的车…… 青铜耒只是其中一件,还是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