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而为,方能百战百胜。
而布下阵图,便是定下基调,这与他随机应变的理念相冲突,因而李继隆可能是当今天下,最不想和赵浔一同亲征的将军。
打赢了,功劳归赵浔。
打输了,黑锅归自己。
赵浔将想法说出后,发现李继隆并未有半点喜色,依旧处变不惊。
只是拱手领命道:“愿为官家效力。”
赵浔见此连连点头,喜怒不形于色,果然是大将风范,于是继续道:“此次出征,国舅与朕统帅东路十万大军,兵发幽州。”
李继隆这时才有些意外,本以为只是将自己带上参战, 没成想是作统帅。
看着李继隆惊讶的模样,赵浔淡定到笑道:“此番北伐,就仰仗国舅了。”
从此前商议到结果,此次北伐依旧是兵分三路,东路军作为主力,由赵浔亲自率领,李继隆为副。
其余众将崔彦进和米信等将在帐下听令,统兵十万从雄州出发,计划从固安进取涿州。
除此外,还任命曹彬为中路军主帅,田重进为副,率军自定州出发,目标是从西北方向,翻越太行山进取战略要地飞狐。
中路军扮演的角色为辅助,目的抵挡辽国援军,以及配合东西两路大军,攻取途经各地。
西路军则是由潘美挂帅,杨业为副,计划从雁门关北上,攻占沿途州县,随后与中路军汇合,再从侧翼合围幽州,攻取幽燕之地。
在和李继隆简述完作战计划后,赵浔看向李继隆,在等待李继隆的反应。
李继隆只是看着地图,这份计划稳扎稳打,没有太大问题。
但他还是挑出了两个不是毛病的毛病。
“官家,幽燕之地地处北方,春冬严寒,我大宋地处中原,军士多取自南方,应对严寒难免束手束脚。”
“辽国兵卒,则常居于此,早已适应。因而此次出兵,应当在三月后,天气转暖在攻。”
“如果顺利的话,能在冬天之前拿下燕云,否则天气转寒,与我大宋不利。”
“再有此番战略,看似以东路为主,实则真正要点在于西路,中路直取幽州,必与辽国主力相交。”
“辽国兵力不弱,若是死守,短时间内定难以轻易建功,眼见其余两路大军连连建功,届时将促兵躁。”
“再有奇兵一袭,易自乱阵脚。”
“不过,若是官家亲征,定能压得住这帮骄兵悍将。”
宋初的兵将可不怕打仗,反而怕仗不够打,没有一定资历,还真压不住。
曹彬的资历够老了,但是历史上依旧压不住手下大将夺功之心,最终冒然出战,后遭辽军断了粮道,只得败退。
后又再上头,被辽国骑军袭扰,大败而归。这就和赵浔上个剧本很像,公孙瓒占有骑兵优势,可退可进。
而赵浔手下多是步卒,虽然扎实。
但也拿骑兵无可奈何,难胜易败,因而赵浔选择退守。
而此番北伐,更是要耐得住性子。
待三路大军合围,胜局方定。
李继隆字字珠玑,赵浔点头称道,果然李继隆是个有本事的。
待李继隆退下后,赵浔再看地图,希望寻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