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做成告示张贴在黄巾大营之中 大致三日后,黄巾众间的舆论一改往常。
众人都设身处地的将自己置于赵浔言语中完美的乌托邦,不得不说,这一幕确真诱人。
而第一次筛选,意愿筛选便在十日后如火如荼的开展,就在这期间天下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让人出乎意料的便是公孙瓒的投降,公孙瓒不敌宗泽,在磐河交战,两方互有胜负。
但幽州、冀州太平道根基太深,公孙瓒仅仅占据幽州一郡,后续乏力,如若再战,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经过协商,公孙瓒愿意投降大夏。
这本是好事,可幽州还未安定几日,原本187年才爆发的幽州之叛直接拉开了序幕,乌桓人丘力居发动叛乱,只是这次少了渔阳人张纯的身影。
不过后续发展却是如出一辙,别无二致。
相继攻占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三郡,部众达十余万,屯兵辽西郡肥如县。
当消息传来后,这原本需要大汉处理的烂摊子,便被赵浔的大夏给接了下来。
宗泽遣人上书愿出战平乱,却被赵浔拒绝,于赵浔看宗泽还是坐镇冀州,固守大本营,以应对任何可能的变动。
此番黄巾回乡之后,冀州的青壮得到补充。
若充分的利用好宗泽的天赋义帜,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目可观的义军。
而且此战正好有两个绝佳合适的人选,刚刚归附的公孙瓒是其一。
作为原着中应对幽州叛乱的主力功臣,公孙瓒可谓是乌桓人最为严厉的父亲,白马义从的建立,就是为了应对乌桓。
除此之外,便是在起义前便意外和赵浔相见的严纲。
严纲的模板是戚继光,如果赵浔没猜错,戚继光对于异族应当是有克制天赋,正好派上用场。
起初之时,严纲的想法便是东征讨倭。
乌桓人虽然不是倭寇,但是都差不多,当做练手正好。
而严纲也觉得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主动从众将之中走出,由于断臂的形象。
严纲在众将之中一直备受争议,但严纲本人并不在意。
跟随赵浔进攻洛阳之时,严纲及其部下官兵作战勇猛,在众将之中功劳可称前三。
但在黄巾众将之中资质太浅,才不足以服众,才被封为侯爵。
“陛下,微臣愿出战乌桓。”
与严纲一同站出的还有马元义等将,可赵浔的目的明确,直接道:“朕今日以严纲为帅,领军十万,赶赴辽东。”
“陛下,为何不以我等为将?”
马元义等将数次请战而无果,果断站出来抗议。
赵浔见此只是轻笑,玩家有干劲这是好事,怕的就是没干劲。
随即赵浔开口道:“诸将不必担忧,此番天下未定,另有立功之机,不必焦急。”
赵浔开口后,马元义等将这才安稳些,不过确实如此。
随着严纲领命出征后,大汉那边又传来消息,大汉联合凉州羌人组建精锐骑军部队,准备发兵洛阳,征讨大夏。
这一消息传来不久,益州方向又传来有人打着黄巾的旗号起义。
可太平道在益州压根没什么发展,那里是五斗米教的地盘。
与此同时,长沙区星等人也率军起义,响应大汉起军北上,与大夏交战。
天下各路义军四起,一下子便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