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东十三家,其中“十三家”这个词并不大准确,它指的是以李来亨、刘体纯等为首的大顺军余部,以及以王光兴、贺珍等为首的其他抗清武装。
说到大顺,在大清进入中原之前,也曾经也是这片土地上的绝对主角。
在李自成出身贫寒,大顺也并非传言中那般残暴。
但是李自成这个人战略上是有大问题的,在清军入关后,便迅速衰落下去。
而自李自成身死后,大顺似乎便没了未来,一蹶不振。
所谓夔东,大致相当于长江三峡地区,这里山高水急,形势险要。
从地处位置上来说,不仅是易守难攻,而且切断了四川向湖北的通道,进可以出击两湖、豫西、陕南和四川,退可以据险自守。
这是优势也是劣势,穷山恶水物资匮乏,补充兵员也极其困难,选择此处,似乎也只能苟延残喘。
大西、大顺、大明三者此前逐鹿天下,不想在大清入局后,三家凑在一起,也只能蜗居西南,属实难绷。
但是,无论怎么说夔东也是抗清基地。
既然能够笼络,赵浔自然不会放过,当即派遣使者前往夔东,商讨具体事宜。
就在使者出发前,老爷子站在地图之前,默默思考,当前战略为中路抵挡,而上下出击。
南边并无天险地利,只要李定国足够能打,南侧定然能取得不错的战果。
但是川蜀之地可不同,自古有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有大巴山和秦岭做屏障,川地易守难攻,为了遏制川蜀,这才将汉中分于陕西。
目的便是以汉中制川。
汉中乃川陕要地,无论是出川北上,还是进取川蜀,汉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枢纽。
再有阳平关等关隘横在之间。
想要北伐当真是难如登天,三国时期,武侯和姜维数次北伐都难以取得成果,其中自然是有这一原因。
可夔东毗邻陕南,若是联合夔东十三家一齐出兵汉中,两面夹击,届时攻取汉中的难度就要降低许多。
经由老爷子一番解释赵浔连连点头,赵浔的目光一直相对狭窄,此前学习的重点也多是以局部战略作为关键修习。
岳飞传中有岳飞主持大局,更有卫青这等顶尖名将献策,才让东路、中路大军完成联动。
至于此次,赵浔依旧是聚焦中路战场。
可老爷子眼光何其毒辣,在了解夔东十三家的地理位置后,一下子就将其与川蜀形成联动。
“李来亨这小子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赵浔显得有些欣喜,倒是老爷子站在一旁,计算着中路能抵挡清军主力的时间。
抵挡的越久,对于大明而言就越有利。
与此同时,南北经略要最大程度占据更广阔的地盘,并消耗清军兵力,这才机会翻盘。
“那事不宜迟,赶紧出使夔东。”
“让李来亨配合川蜀出兵。”
赵浔看向老爷子开口说道,老爷子则是点点头,“自当如此。”
随即赵浔唤来亲军忠贞营,这一兵种正是出自大顺李自成手下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