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312章 风过洱海夜:千禧一代的集体回忆杀

第312章 风过洱海夜:千禧一代的集体回忆杀(2 / 2)

台下观众的心态各异。有真正期待这部北电才女导演处女作的影迷;有北电师生带着自豪与审视;当然,更多的是来自华谊兄弟、英皇娱乐、博纳影业、橙天娱乐等同行的眼睛——他们是来“取经”的,更是带着点“看热闹”的心态。

奥斯卡最佳导演?汪言?亲自下场演戏?演青春片?还是和自家小女朋友?这能行吗?能拍出花儿来?不少人心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和好奇。

2000年之后几年的云南某机场。穿着深色风衣的成年陈墨(汪言饰)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地走在现代化的机场大厅里,脸上带着一丝事业有成的成熟和不易察觉的疲惫。

手机响起。他看了一眼屏幕——短信显示:苏清浅 xxx喜结良缘,请帖已送达府上。

陈墨的动作瞬间定格!他脸上的平静碎裂,瞳孔放大,拿着行李箱杆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一个特写捕捉到他眼中剧烈翻涌的震惊、难以置信,还有一丝猝不及防的钝痛。

音乐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变奏。

画面闪回——明媚刺眼的阳光,绿得透亮的苍山洱海,青石板铺就的古城街道……色彩瞬间变得饱满、鲜亮、充满青春的鲜活感。

1997年夏天,大理一中高二某班教室里,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洒进教室。

刚刚睡醒的陈墨(汪言饰,学生时代)顶着一头桀骜不驯的乱发,睡眼惺忪,课本下压着半本翻旧的《笑傲江湖》。

语文老师(薛晓路特别客串)正在朗读一首诗,声音温柔却带着一丝严厉:“《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陈墨!”老师的声音陡然拔高,“上课睡觉?书都没拿出来!站起来!”

陈墨慢吞吞地站起来,一脸的不情愿。周围的同学一阵低笑。

“苏清浅(刘艺菲饰),以后陈墨的语文作业和课堂笔记就由你负责监督!”老师的声音不容置疑,指了指旁边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梳着低马尾、穿着朴素的蓝白校服,却难掩清丽容颜的女生。

苏清浅抬起头,眼神清澈又带着点无奈:“是,杨老师。”

陈墨扭头看了她一眼,翻了个白眼:“切……”

故事就此展开。

两个小时的影片里,时光在银幕上缓缓流淌,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暖、明亮和淡淡的青涩忧伤。影片没有狗血的堕胎、车祸、三角恋,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撕心裂肺。

有的只是少年人特有的悸动、梦想、小小的冒险、朋友间的义气、以及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懵懂情愫。有的只是普通高中生的日常:

为了看球赛翻墙被抓的狼狈;运动会接力赛摔倒后全班一起跑完全程的热血;教室里传阅的言情小说和NbA海报;

在教室后面偷偷传阅《笑傲江湖》的悸动;运动会上因为摔倒却看到全班同学陪着一瘸一拐完成接力的热血;自习课上传阅的NbA画报和最新期的《当代歌坛》;晚修后一起骑车回家,洱海的晚风吹拂着发梢的静谧美好;

用省下来的早餐钱买一盘磁带,在随身听里一起听歌;放假一起骑着自行车环洱海,汗水混着阳光的味道;用省出来的早饭钱凑份子买张学友演唱会磁带,在晚自习停电时全班合唱《吻别》的哄闹与温情……

当然,还有年少懵懂的心动与试探。《还珠格格》开播,校园里人人学小燕子;传纸条时的紧张期待;偷偷用Ic电话卡打长途电话,只为了听听对方的声音;

放学路上的“偶遇”;暑假相约骑行环洱海,在满天繁星下分享同一个p3耳机听张信哲,手指无意碰触带来的心如擂鼓……

高考结束那晚,陈墨喝醉了,被苏清浅送回家,他在路灯下鼓足勇气表白“苏清浅,我喜欢你”,却被苏清浅慌乱推开……

影片的节奏舒缓却引人入胜。汪言饰演的陈墨,从高中时代的桀骜不驯、带点痞气的阳光男孩,到成年后的沉稳内敛,表演自然、松弛,毫无刻意耍帅的痕迹,充满了生活化的真实感;

刘艺菲饰演的苏清浅,则完全打破了“神仙姐姐”的刻板印象。高中时期的苏清浅戴着黑框眼镜,朴素安静,但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学习时专注认真,帮陈墨补课时眼神带着无奈的温柔,被陈墨逗笑时又有着少女特有的俏皮和害羞。

尤其是她摘下黑框眼镜的那一刻,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全场观众。成年后成为作家的苏清浅,身上沉淀出温婉知性的气质,眼神更加柔和深邃。

随着故事的推进,汪言饰演的陈墨和刘艺菲饰演的苏清浅之间那份朦胧的情愫逐渐升温,却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家庭期望和个人理想的不同走向带来的微妙疏离感。

特别是毕业那个雨夜,两人在洱海边爆发争吵的那场戏。

苏清浅眼神倔强,带着少女的理想主义和对未来的憧憬:“我想去北京!我想看到更大的世界!我不想一辈子困在这里!”

陈墨则紧抿着唇,带着属于他那个年纪特有的自尊和一点点被戳中痛处的自卑与迷茫:“出去?出去了就能改变什么吗?外面的世界你以为就那么好?”

大雨倾盆而下,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汪言将陈墨那种既心疼苏清浅,又对自身境遇感到无力,更害怕失去对方的复杂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

刘艺菲也将苏清浅内心的挣扎和那份不甘平淡的倔强表达得淋漓尽致。

两人最后在大雨中的分道扬镳,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只有沉默的转身,和背影中传递出的深深遗憾和无奈。

那份属于青春的、纯粹却最终错过的遗憾感,瞬间击中了在场无数人的心,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前排甚至有几位北电的女老师悄悄抬手擦了擦眼角。

影片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结构,现实与回忆交织,将一段跨越多年的青春往事娓娓道来。洱海的阳光,苍山的云雾,古城的红灯笼,斑驳的石板路……云南的风光在薛晓路的镜头下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帧都像风景明信片,又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情感和氛围当中。

最后,画面切换回2000年之后几年的现实。

大理,一场温馨浪漫的海景婚礼现场。

陈墨独自一人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身穿洁白婚纱、笑容明媚灿烂的新娘苏清浅。阳光、鲜花、祝福声……一切都充满了幸福的意味。新郎高大帅气,体贴地扶着她。

陈墨的眼神里没有愤恨,没有不甘,只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深深的温柔和坦然的祝福。

音乐轻柔流淌。

他深吸一口气,穿过人群,缓缓向新人走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陈墨走到苏清浅面前,脸上是真诚平和的笑容:“苏清浅,你今天真美。祝你幸福,一定要幸福。”

苏清浅看着眼前熟悉又有些模糊的面孔,眼神里有一瞬间的失神和难以言喻的感慨,最终化作温暖而释然的笑意,点了点头。

陈墨转而看向新郎,伸出手,用力握了握:“兄弟,好好照顾她。她值得最好的。”语气郑重,带着男人之间的一种托付。

婚礼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中进行着。

尾声镜头定格在洱海边。

老谢(朱亚文饰)拿着两瓶“风花雪月”啤酒走来,递给他一瓶。两人没有多言,只是默契地在洱海边的长椅上坐下,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和远处云雾缭绕的苍山。

远处是新人相拥的画面剪影。陈墨举起酒瓶,对着老谢示意了一下,轻轻碰杯。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剪影拉得很长。镜头缓缓上升,俯瞰着宁静秀美的洱海景色。

观众席上,已经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和叹息声。

然而……

就在大家以为电影结束时,屏幕陡然一黑,随即又亮起一段彩蛋!

彩蛋镜头:画面闪回到那年洱海边那场大雨争吵的场景。在这个时空里,陈墨和苏清浅在大雨中激烈的争吵、各自转身愤然离去……

但就在画面即将结束的最后一秒,两人又猛地停住脚步,同时回头。雨水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没有了愤怒,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眷恋和悲伤。

画面在此定格,变成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字幕随之淡淡浮现:“如果那天,我们没有倔强地转身离开……”

银幕彻底熄灭。

灯光亮起!

哗——!!!

如雷的掌声骤然爆发!瞬间席卷了整个钓鱼台国宾馆!

灯光亮起,映照着放映厅里无数张动容的脸孔。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观众,此刻只剩下如雷的掌声和隐约的抽泣声。不少女观众的眼角泛着泪光,一边擦眼泪一边用力鼓掌。男观众们也大多沉默感慨,用力拍着手。

“太棒了!这电影拍得太好了!” “青春啊!这才是我们80后的青春!” “结尾彩蛋绝了!意难平又戳心!” “汪言和刘亦菲演得真好!” “薛晓路导演太牛了!把青春拍得又美又真实!”

掌声持续了将近一分钟才渐渐停歇。王忠磊、冯晓钢、伍克波等几位业内大佬,脸上的表情都凝固了。

王忠磊嘴巴微张,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无声的低叹,摇了摇头。他带来的华谊发行总监,此刻也哑火了,刚才准备看笑话的轻佻彻底消失,取而代之是难以置信的凝重。

冯晓钢则死死盯着银幕上正在滚动的演员字幕名单,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他想挑刺,却发现无处下嘴!

叙事流畅,画面美轮美奂,表演自然真挚,情感细腻丰富……他引以为傲的京味喜剧,在这样纯粹而打动人心的青春面前,似乎显得过于喧嚣和套路化。他想笑,却发现自己刚才也差点鼻子发酸。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陈楷哥,只见他眉头微蹙,眼神却格外专注深邃,显然在仔细回味影片的叙事结构和色彩运用。陈虹则拿着纸巾,轻轻压了压眼角。

博纳的于冬和旁边一位制片人感慨道:“服了!真的服了。这票房……搞不好真要爆。”旁边的伍克波没接话,只是脸色很不好看。

光线传媒的王长田则在脑子里飞快盘算:《伤城》的宣传策略该怎么优化。汪言加刘艺菲……这对组合太可怕了!《伤城》恐怕撞枪口上了。

刘艺菲的同学们此刻更是激动,罗晋、朱亚文都忍不住互相撞了撞拳头。

“太戳心了……尤其是最后的彩蛋…”

“陈墨和苏清浅,唉…太真实了,太遗憾了!”

“色彩画面绝了!故事好舒服!不狗血但是特别能打动人!”

“这才是我们的青春!汪言演得太好了,一点都不出戏!神仙姐姐演技肉眼可见的进步啊!”

“薛导牛逼!这处女作水平!绝了!”

汪言和刘艺菲在热烈的掌声中站起身来,向四周的观众微微鞠躬致意。刘艺菲的脸颊因为激动和兴奋而微红,像熟透的苹果,眼睛亮得如同星辰。她忍不住侧过头,看向身边的汪言,眼中是毫无掩饰的崇拜、欢喜和浓浓的爱意。

薛晓路也被主创团队的其他人围在中间,接受着大家的拥抱和祝贺。她看着台下无数被打动的观众,心中百感交集,眼圈微红。

掌声渐渐平息,但观众席里低低的议论声却更响了,都在交流着各自的感触及对彩蛋“意难平”结局的触动。

主舞台的灯光已经亮起。工作人员小跑着搬上台签名的座椅和高脚凳。

主持人面带笑容,拿着话筒走上台前。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台下尚未完全从情绪中脱身的观众和满座的业内同僚、媒体记者,声音带着一丝激昂:“感谢大家的掌声!也请大家再次把掌声献给《那年,风过洱海》的全体主创人员好吗!”

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主持人抬手示意安静,笑容满面地宣布:“那么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接下来就是我们《那年,风过洱海》的映后媒体采访环节!

有请导演薛晓路、编剧\/监制汪言先生,以及我们的主演刘艺菲、罗晋、周扬、朱亚文、马竞等各位主创人员上台就坐!”

工作人员快速引导,长长的采访台很快坐满了人。薛晓路居中,汪言在她的左侧,刘艺菲则在薛晓路的右侧。其他演员依次排开。

长枪短炮再次支起,对准了采访席。记者们摩拳擦掌,笔记本录音笔齐备,眼神里充满了迫不及待的提问欲望。

刚刚经历了如此成功首映礼和如此震撼观影体验的主创们,此刻的心情又会是如何?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又将如何讲述?所有人都等待着接下来的采访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