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言微微颔首,示意下一个问题。
记者们立刻将矛头转向了刘艺菲。
“艺菲!恭喜你和汪导!也恭喜你拿到这么重要的角色!”一个女记者笑着问,“我们都知道你之前的角色,王语嫣、赵灵儿、小龙女,都是仙气飘飘、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形象。
这次饰演的沈静,是一位飞行员,后来更是成为被困地心的领航员,角色反差非常大!请问你为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准备?有没有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种硬核角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艺菲身上。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连体工装,长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脸上只化了淡妆,少了几分仙气,多了几分干练和清爽。
她拿起话筒,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声音清脆:“谢谢!首先,能出演沈静这个角色,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有挑战性。”
她顿了顿,认真地说:“为了这个角色,我做了很多功课。首先是体能训练,因为飞行员和宇航员都需要强健的体魄。
我请了专业的体能教练,进行了三个月的系统训练,包括力量、耐力、平衡感等等。现在跑个五公里应该问题不大。”她俏皮地笑了笑,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她继续道,“我去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参观学习,了解宇航员的日常训练和任务流程。
虽然电影里是科幻背景探索地心,但很多基础原理是相通的。我还看了很多航天纪录片和相关书籍,努力去理解沈静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至于担心……”刘艺菲微微歪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汪言,眼神里带着信任,“说实话,一开始肯定有。毕竟和我之前的角色完全不同。
但汪导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帮助。他告诉我,沈静不是一个符号化的英雄,她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害怕,会绝望,但也会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坚韧和勇气。
我要演的不是一个‘女神’,而是一个在极端环境下挣扎求生、最终选择坚守使命的‘人’。”
她最后总结道:“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她,成为她,把她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态度诚恳,既有少女的俏皮,又展现出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专业的准备,赢得了满堂彩。
“艺菲说得好!”
“期待你的转型!”
“加油茜茜!”
“汪导!这次演员阵容没有选择港台演员,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担心影响海外市场?”有港媒记者提问。
汪言回答得简洁明了:“选角标准只有一个:谁最适合角色。国籍和地域不是考虑因素。罗晋、胡军、廖凡、袁泉、张译,都是经过严格试镜筛选出来的,他们就是最适合这些角色的演员。至于海外市场,好电影没有国界。”
“罗晋!第一次和汪导合作,还是这么重要的角色,心情如何?压力大吗?”记者问向略显紧张的罗晋。
罗晋深吸一口气,认真回答:“非常激动,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压力肯定有,但更多的是动力。江亦辰这个角色内心戏很重,我会尽全力去理解和诠释他,不辜负汪导的信任。”
其他演员也分别接受了简短的采访。胡军表示被韩征船长的牺牲精神打动;廖凡说杜宇的硬核和担当很吸引他;袁泉谈到顾南宁的科学精神与人性光辉;张译则强调了林原的奉献与传承。
发布会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演员们被记者团团围住拍照,闪光灯闪烁不停。刘艺菲站在汪言身边,穿着那身帅气的工装,眼神明亮,笑容灿烂,仿佛已经融入了那个即将开启的、星辰大海的故事。
发布会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于汪言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月底正式开机在即,各项准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汪言带着核心团队,马不停蹄地赶往水晶影业旗下的特效中心“天工映画”。巨大的工作室内,数十块屏幕亮着,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工作。空气中弥漫着主机运转的低鸣和咖啡的味道。
天工映画总经理刘耀文和维塔数码派来的技术小组负责人詹姆斯(Jas)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向汪言展示了前期进行的基础特效制作成果,主要是关于地心环境的初步概念设计和落日六号飞船内部的动态渲染。
屏幕上,暗红色的熔岩缓缓流动,巨大的地幔晶体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充满了压抑和未知的恐怖感。落日六号飞船在狭窄的岩缝中艰难穿行,船体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维塔数码的技术主管詹姆斯(Jas)操着浓重的新西兰口音介绍道:“汪导,根据原着剧本描述,中科院提供的科学依据,我们对地心环境进行了初步建模。
你看这里,熔岩的流动形态、光效、温度梯度,我们参考了最新的地质物理模型,力求在视觉震撼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刘耀文补充道:“飞船内部的渲染,我们参考了国际空间站和深海探测器的设计,但加入了更多‘被困’和‘孤立’的元素,光影对比会更强烈。”
汪言仔细看着屏幕,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半晌,他开口:“压迫感和未知感有了,但……想象力还不够。”
他指着屏幕上翻滚的熔岩:“地心深处,不仅仅是高温高压的熔岩。那里可能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物质形态,奇异的能量场,甚至……生命?
我们需要更突破常规的视觉奇观。比如,有没有可能设计一种‘液态光’?或者像巨大神经脉络一样发光的矿物网络?让地心世界不只是地狱,也是一个充满诡异美感和科学谜题的‘异星’。”
他又指向飞船内部:“‘孤立’的氛围是对的,但细节不够。沈静在里面生活了那么久,舱壁上应该有她留下的痕迹——刻下的日期?
贴着的家人照片?用食物残渣在冷凝水汽上画的画?这些细节才是让观众相信她存在的关键。另外,光影对比可以再极端一点,当主灯熄灭,只剩心跳声时,那种绝对的黑暗和寂静,要用视听语言做到极致。”
汪言又对几个关键场景的特效预演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要求更加突出地心环境的压迫感和飞船的孤立无援。维塔和天工映画的团队都感受到了这位奥斯卡导演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同时也为他的专业和精准所折服。
“明白,汪导!我们会立刻调整方向,加入更多超现实的视觉元素和人性化细节!”刘耀文保证道。
“oK!汪,你的想法非常酷!我们会和维塔总部沟通,调取更多关于极端环境生物形态和能量场的研究资料,丰富这个‘地心异世界’!”詹姆斯也兴奋地说。
与此同时,在怀柔影视基地的巨大摄影棚内,《带上她的眼睛》的道具部门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落日六号”主舱场景的搭建收尾工作。
这是一个1:1还原的巨大舱体,内部结构复杂精密,充满了各种仪表盘、管线、生活设施和科研设备。按照剧本设定,电影超过70%的戏份都将在这个密闭空间内完成,对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真实度要求极高。
而在全国各地,选景组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他们的任务是拍摄电影中江亦辰通过传感眼镜“替”沈静看到的那些壮丽景象:内蒙古的辽阔草原、敦煌的浩瀚沙漠、江南的蒙蒙烟雨、大兴安岭的莽莽林海、南海的碧波万顷……
每天,选景组都会将当天拍摄的素材传回水晶影业总部。汪言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查看。他会在素材上标注意见:
“草原的镜头,需要更多风的痕迹,草浪的起伏要更有层次。”
“沙漠的落日,色彩饱和度可以再高一点,要那种灼热、壮烈、仿佛能点燃灵魂的感觉。”
“江南的雨,不要拍成忧郁,要拍出‘生’的气息,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要清晰收录。”
“林海雪原,增加一些动物活动的痕迹,比如雪地上的脚印,树梢跳跃的松鼠,让画面更有生命力。”
“海浪的镜头,要拍到浪花拍击礁石瞬间粉碎的爆发力,用高速摄影。”
他的要求细致而具体,选景组根据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拍摄方案和角度,力求捕捉到最能打动人心的自然之美。
夜幕降临,水晶影业大楼的灯光渐次亮起。汪言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璀璨的京城夜景。刘艺菲轻轻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热牛奶。
“汪言哥,忙完了吗?喝点牛奶休息下。”她走到他身边,把杯子递过去。
汪言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他揽住刘艺菲的肩膀,将她带进怀里。刘艺菲顺势靠在他胸前,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
“累不累?”她小声问。
“还好。”汪言低头,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你呢?剧本看得怎么样?”
“在看沈静被困后,第一次尝试与AI‘Echo’对话那段。”刘艺菲仰起脸,眼神带着思索,“她在那种绝对的孤独和恐惧中,把AI当成唯一的倾诉对象,那种既依赖又清醒知道对方只是程序的复杂心情……好难演。”
“嗯,需要很强的内心支撑和微表情控制。”汪言点头,“回头让表演老师帮你多设计几个层次。也可以找一些关于长期独居、极限环境生存心理的资料看看。”
“嗯!”刘艺菲用力点头,随即又想到什么,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汪言哥,你说……等我们的特效基地建好了,是不是也能做出像维塔数码那样厉害的特效?像《指环王》里的咕噜那样?”
“当然能。”汪言语气笃定,眼神望向窗外更远的夜空,“而且会更好。青岛那边,阿姨和陈振宇他们正在全力推进。终有一天我们会有属于中国的顶尖特效基地”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刘艺菲靠在他怀里,没再追问。她知道汪言哥心里装着更大的棋局。她只需要演好沈静,演好这个在6800公里深处,用生命点燃希望之光的女航天员。
月底,《带上她的眼睛》即将正式开机。而属于中国电影工业的深空探索,也将在汪言的掌舵下,驶向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