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初,北京。
料峭春寒尚未完全褪去,但枝头已悄然萌发新绿。位于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的北京电影学院,迎来了新一年的艺考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紧张、青春荷尔蒙和淡淡脂粉味的特殊气息。校门口人头攒动,俊男美女如云,仿佛全中国最有灵气、最向往光影世界的年轻人,都汇聚到了这里。
一辆低调的黑色别克GL8商务车(2002年新款)缓缓停在距离校门稍远的路边。车门打开,刘艺菲(茜茜)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走了下来。
她今天穿得非常简单清爽:一件米白色的修身薄呢大衣,内搭浅蓝色高领毛衣,黑色修身长裤,脚踩一双干净的小白鞋。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脸上只化了极淡的裸妆,几乎看不出痕迹,完美符合艺考“素颜或淡妆”的要求。整个人干净、清新,像一株带着晨露的白色山茶花,在争奇斗艳的人群中,反而有种脱俗的纯净感。
“茜茜,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刘小丽紧跟着下车,帮女儿整理了一下衣领,眼神里满是鼓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是女儿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公开亮相和考核,意义非凡。
“嗯,妈妈,我不紧张。”茜茜点点头,声音清脆,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更坚定一些。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加密PDA(Pal 505),里面存着桂妮薇儿(薇薇安)为她准备的“万一被媒体或路人认出”的标准应答话术,虽然她觉得今天用上的可能性不大。
汪言没有下车,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降下车窗,目光沉静地看向茜茜:“记住,你是来考试的演员刘艺菲,不是‘Sunshe’。专注于你的朗诵,专注于考官的眼睛。其他的,交给我们就好。”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茜茜回头,对上汪言哥哥深邃而充满信任的眼神,心中的最后一丝忐忑也消散了。她用力点头:“嗯!我知道,汪言哥哥!”
“去吧。”汪言微微颔首。
玉(林薇)穿着同样低调的黑色大衣,如同一个沉默的姐姐,自然地跟在茜茜身侧半步的位置。她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视着周围,实则已将附近所有面孔、车辆、制高点纳入监控范围。
兰斯洛特(指挥官)和玄武(杰克)则如同融入了背景,在不远处的人群中若隐若现,确保着外围的安全。盖文小组的成员更是如同水滴,早已散布在考场内外各个关键节点。
茜茜深吸一口气,和刘小丽、玉一起,汇入了前往表演系初试考场的人流。
***
表演系初试考场外,长长的走廊里挤满了等待叫号的考生和陪同的家长。气氛比外面更加紧张,空气中仿佛绷紧了一根弦。有人在小声背诵台词,有人对着墙壁练习表情,有人闭目养神,也有人难掩焦虑地来回踱步。
茜茜领到了自己的考号牌,安静地坐在角落的长椅上。刘小丽坐在她身边,轻轻握着她的手。玉则站在稍外侧,如同一个无形的屏障。
“同学,你好。”一个爽朗的男声在旁边响起。茜茜抬头,看到一个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笑容阳光的大男孩坐在她旁边空位上,主动打招呼,“我叫朱雅文,江苏盐城来的。看你有点眼生,第一次来考?”
“你好,我叫刘艺菲。”茜茜礼貌地回应,声音清脆悦耳。她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只觉得对方笑容真诚,让人心生好感。
“刘艺菲?名字真好听!”朱雅文夸赞道,随即又压低声音,带着点自来熟的亲切,“看你一点都不紧张的样子,真厉害!我都快紧张死了,手心全是汗。”他摊开手,果然有些湿漉漉的。
茜茜被他逗笑了,紧张感又消散了一些:“其实……也有一点紧张啦。”
“嗨,正常!听说今年报名表演系的有好几千人呢,初试就得刷掉一大半。”朱雅文感叹道,随即又好奇地问,“你准备的什么朗诵稿?诗歌还是散文?”
“我选了一首词。”茜茜回答。
“词?宋词?”朱雅文眼睛一亮,“有品位!我准备的是一段话剧独白,《雷雨》里周冲的……”
两人正小声聊着,旁边又传来一个温和清润的声音:“同学,请问这里是表演系初试的等候区吗?”
茜茜和朱雅文同时转头。只见一个穿着深灰色大衣、气质斯文、眉目清秀的男生站在旁边,他身形挺拔,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书卷气。
“对,就是这里。”朱雅文热情地指了一下旁边的空位,“坐吧兄弟,看你也是来考试的?我叫朱雅文,这位是刘艺菲。”
“谢谢。”男生微笑着坐下,目光在茜茜脸上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随即礼貌地移开,“你们好,我叫罗进。”
罗进?茜茜觉得这个名字也有点莫名的熟悉感,但同样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她礼貌地点头:“你好,罗进同学。”
“罗进?这名字好,听着就像能红!”朱雅文大大咧咧地笑道,“你准备的什么稿子?”
“我选了一首现代诗,舒婷的《致橡树》。”罗进回答,声音温和清晰。
“《致橡树》啊!好诗!有深度!”朱雅文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