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的寒风依旧在纽约上空盘旋,但曼哈顿上东区第五大道与82街交汇处的石灰岩豪宅内,已逐渐褪去搬家的喧嚣,沉淀下新生活的暖意。
中央公园被薄雪覆盖,从巨大的落地窗望出去,宛如一幅静谧的冬日画卷。豪宅内部,智能家居系统无声运作,恒温恒湿的环境与室外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
“大力!把遥控器递给我!是沙发上的那个,不是茶几上的报纸!”刘艺菲穿着毛茸茸的粉色家居服,盘腿坐在客厅厚厚的地毯上,对着正在附近“巡逻”的圆盘机器人下达指令。几天下来,她已经和这两个“新伙伴”混熟了。
“指令确认。”被命名为“大力”的机器人闪烁着蓝色指示灯,灵活地滑到沙发边,机械臂精准地夹起电视遥控器,平稳地送到茜茜手边。
“谢谢大力!”刘艺菲开心地接过,熟练地打开巨大的壁挂电视,调到喜欢的卡通频道。另一个机器人“转转”则在她脚边安静地待机,偶尔调整一下位置。
汪言从旋转楼梯上走下来,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他穿着舒适的羊绒衫和休闲裤,脸上带着一丝工作后的放松。“茜茜,又在使唤你的管家了?”
“它们很能干呀!”刘艺菲回头,大眼睛亮晶晶的,“汪言哥哥,你看‘转转’今天把阳光房的地板擦得都能照镜子了!”她指了指通往阳光房的走廊。
阳光房里,冬日难得的暖阳透过玻璃顶倾泻而下,洒在那株从橡树街移栽过来的柠檬树苗上。青黄相间的小柠檬在光线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刘小丽正拿着一个小喷壶,细心地给树苗和其他绿植喷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对她而言,这个阳光充足、设施顶级的空间,是她照料植物和放松心情的小天地。
“妈妈,柠檬树是不是又长高了一点点?”刘艺菲跑过去,蹲在树苗前,指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一片嫩叶。
“是啊,新家暖和,阳光又好,它肯定长得快。”刘小丽笑着回答,目光扫过那些价值不菲的智能灌溉和补光设备,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算了,只要女儿开心,只要这承载着回忆的小树能活得好,贵就贵点吧……反正汪言总有办法“计入研发经费”。
对新家的探索仍在继续,只是节奏慢了下来,更侧重于日常的融入。
“汪言哥哥!这个画室的光线太棒了!早上太阳照进来,画画一点都不累眼睛!”茜茜兴奋地向汪言展示她在三楼找到的一个朝南的、原本可能是小客厅或书房的房间,现在被她征用成了专属画室。墙上已经贴了几张她的新作品,窗边摆着画架和古斯塔送的高级彩铅。
“汪言哥哥!我发现健身房旁边还有个小的放映室!屏幕没地下那个大,但看动画片正好!”她又有了新发现。巨大的豪宅如同一个宝藏迷宫,总能带给她惊喜。
然而,那个位于三楼走廊尽头、门禁森严的区域,始终是“禁区”。那里是汪言的“作战室”和相连的主卧套间及书房。
刘艺菲有时会好奇地在那扇厚重的、带有电子锁的门前徘徊,耳朵贴在冰凉的门板上,里面一片寂静。她试过用汪言给她的通用门卡(可以开大部分非敏感区域的门),毫无反应。
“汪言哥哥,”这天,她终于忍不住,在汪言从“作战室”出来时堵住他,仰着小脸,大眼睛里满是探究,“里面……是不是藏着外星人基地?还是锚点影业的最新超级武器?”她试图用玩笑的语气掩饰强烈的好奇心。
汪言失笑,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亲昵自然:“比那些还重要一点。现在还在调试阶段,辐射大,而且……需要保密。”他俯身,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感,“等它完全准备好了,第一个带你参观,好不好?”
“真的?”刘艺菲眼睛一亮,“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汪言伸出小拇指,两根手指再次紧紧勾在一起。这份承诺和神秘感,暂时安抚了茜茜的好奇心,也让那个区域在她心中蒙上了一层更诱人的色彩。
新环境也带来了新圈子。曼哈顿上东区聚集着老钱新贵,邻居家同龄的孩子大多就读于顶尖私立学校。茜茜凭借着她惊人的容貌(即使穿着最简单的家居服也难掩清丽脱俗)和汪言低调却不容忽视的存在(能迅速入住这栋地标豪宅本身就是实力的象征),很快引起了附近孩子们的注意。
她结识了隔壁对冲基金合伙人的女儿,热爱芭蕾的艾米丽(Eily);认识了街角老牌出版世家的小儿子,痴迷航模的威廉(Willia);甚至还有一位常青藤大学教授的华裔女儿陈安妮(Annie),对茜茜流利的中英文切换和她在中国的童年经历充满兴趣。
周末,这群孩子有时会被邀请到橡树街豪宅巨大的客厅或尚未完全布置好的游戏室玩桌游,或者在天气晴好时,在能看到中央公园的露台上画画。刘艺菲总是能成为焦点,她的笑容明媚真诚,带着东方女孩特有的温婉气质,却又在交流中落落大方,毫不怯场。
汪言有时会端着一杯咖啡,站在二楼俯瞰客厅或露台,目光追随着那个粉色或鹅黄色的身影,看着她与同龄人谈笑风生,看着她眼底闪烁的自信光芒,心中那份满足感愈发充盈。他的小仙女,正在这座新“城堡”里,安然地绽放着。
属于刘艺菲的“公主套房”占据了四楼最好的位置,面朝中央公园。巨大的泰迪熊依旧忠诚地守卫着床头。围绕着这个“定海神针”,茜茜的小天地逐渐丰满。
墙上除了新画的曼哈顿天际线和雪中的中央公园,那幅精心绘制的橡树街老房子依然占据着中心位置,是温暖的“记忆锚点”。窗边的白色三层置物架上,旅行纪念品家族又添了新成员——一个自由女神像的小小雪花水晶球。宽敞的定制书桌上,除了课本作业,那台升级版的数码摄像机和几本翻得卷边的表演入门书籍(《演员的自我修养》精简插图版、《少儿戏剧表演入门》)被放在最顺手的位置。
刘小丽走进房间时,常看到刘艺菲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开《影视表演基础》或《台词训练初步》,旁边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笔记,有时还对着穿衣镜练习表情。
“茜茜,又在琢磨演戏呢?”刘小丽递过一杯热牛奶。
刘艺菲抬起头,小脸认真:“嗯,妈妈。今天在看‘悲伤’怎么演。书上说要控制眼泪,不能嚎啕大哭,要收着演,眼神和嘴角的细微变化更重要……”她一边说,一边对着镜子尝试,努力让眼神显得空洞,嘴角微微向下抿。
刘小丽看着女儿专注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她蹲下身,理了理茜茜的鬓发:“茜茜,告诉妈妈,演戏……真的让你这么着迷吗?”
刘艺菲放下书,用力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嗯!妈妈,我觉得……把自己变成故事里的另一个人,去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特别神奇,特别有挑战!而且……”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带着少女的羞涩和憧憬,“我想变得很厉害很厉害,想有一天……能演汪言哥哥拍的那些很棒的故事里的角色,让他……让他觉得骄傲。”
刘小丽心头一软,将女儿搂进怀里:“傻丫头,你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他就最骄傲了。”
“那不一样!”刘艺菲在妈妈怀里闷声说,带着执拗,“我要和他一样,做得很出色!”那颗名为表演梦想的种子,在纽约豪宅温暖明亮的土壤里,在柠檬树无声的陪伴下,正汲取着养分,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