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火种”原型机的初步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因联盟裂痕而略显低沉的启明核心。但林晚晚清楚,实验室的模拟对抗与真实世界的复杂环境相去甚远。他们需要一个更接近现实的测试场,一个能真正检验“火种”能否在“播种者”的土壤中点燃并蔓延的环境。
这个机会,很快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白瑾的监控团队捕捉到一段异常的网络波动。位于东南亚某国的“新视界”科技园区——一个公开身份是尖端科技孵化器,实则为“播种者”外围重要技术节点和“聆听者”培育基地的地点——其内部网络出现了一次短暂但剧烈的数据风暴。风暴源于一次未公开的“种子”协议强制升级测试,导致部分早期“聆听者”的意识稳定性出现波动,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未被完全压制的“意识涟漪”。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白瑾在紧急会议上指出,“该节点处于半开放状态,网络环境复杂,既有‘种子’的深度渗透,又因为这次意外出现了防御漏洞和可供‘火种’依附的‘松动土壤’。风险可控,且极具代表性。”
林晚晚几乎没有犹豫。“批准测试。白瑾,你负责技术保障,确保测试过程绝对隐蔽,一旦被发现,立刻切断所有联系,执行清理协议。”
她的目光转向沈怀安:“怀安,这次远程共鸣测试,由你主导。你需要将你的意识频率,通过原型机放大,尝试与那片区域产生‘火种’共鸣,引导那些松动的意识,观察‘火种’在真实对抗环境下的表现。”
这不是模拟,这是真正的战场前哨战。沈怀安感到手心微微出汗,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与责任感。
核心实验室内,气氛凝重。沈怀安坐在特制的意识连接椅上,头部连接着非侵入式的传感器阵列。对面,那台尚显粗糙的“镜像火种”原型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复杂的能量管路中流淌着淡金色的光晕。
“连接准备就绪。目标网络通道已建立,伪装协议运行正常。”白瑾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冷静而专业,“怀安,记住,你是指引,不是控制。感受陈静博士蓝图中的那份‘自由引导’的意念。”
沈怀安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排除所有杂念。他不再去想联盟的裂痕,不去想雷烈的牺牲,甚至暂时放下了对林晚晚复杂的情感。他的意识逐渐沉静,如同潜入深海,全力回想着与陈静芯片共鸣时的那种状态,回想着那份蓝图深处蕴含的、温暖而坚定的连接渴望。
“开始。”
随着白瑾的指令,沈怀安感觉到自己的意识被一股柔和而强大的力量牵引、放大,通过原型机,化作一道无形的波纹,沿着预设的网络通道,跨越千山万水,精准地投向那片遥远的、躁动不安的数字领域。
一瞬间,无数混乱、痛苦、压抑的意识碎片如同冰雹般砸向他的感知。那是被“种子”协议压制和扭曲的“聆听者”们逸散出的精神杂音,充满了恐惧与迷茫。冰冷的、“播种者”的防御协议如同巡逻的鲨鱼,在数据流中穿梭,散发着令人不适的压迫感。
沈怀安稳住心神,没有强行对抗,也没有试图去“拯救”那些痛苦的意识。他谨记着“引导”的要义,只是持续地、温和地释放着“火种”特有的频率——那是一种代表着理解、自主和潜在连接可能的“信号”。
起初,没有任何回应。他的“信号”如同石沉大海,被混乱的杂音和冰冷的防御所淹没。
但他没有放弃,如同一个耐心的灯塔看守人,持续地发送着光信号。
几分钟后,转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