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陈静的火种(1 / 2)

厚重的金属大门在雷烈小队的谨慎操作下,无声地向内滑开,露出门后的景象。与外界通道的冰冷科技感不同,门内是一个相对宽敞的圆形厅室。室内的光线柔和,甚至带着一丝暖意,墙壁是某种吸音的哑光材质,中央悬浮着一个不断缓慢旋转的、结构复杂的双螺旋dNA全息模型,散发着淡淡的蓝色辉光。这里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冥想室或高级书房,而非一个秘密实验室的核心。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房间尽头吸引了过去。

那里没有复杂的仪器,只有一个简洁的、如同艺术展台般的生物维持装置。透明的维生舱内充盈着淡金色的营养液,一个身影静静地悬浮在其中。那是一位看起来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女性,面容安详,甚至带着一种超越岁月的宁静,黑色的长发如同海藻般在液体中微微飘荡。她的身体连接着数根细长的、半透明的管线,但数量远比外面那些“聆听者”要少得多。

维生舱旁,一个古老的、似乎是木制的小桌上,摆放着一台同样颇具年代感的投影仪。就在他们进入的瞬间,投影仪自动亮起,一道光束投射在维生舱旁的墙壁上,清晰地映出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眼神中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女子的影像——正是沈默照片中的陈静,只是更加年轻,更加锐气逼人。

“欢迎你们,不请自来的访客。”一个温和、清晰,带着一丝电子合成质感,却又奇异地充满情感的女声在房间内响起,源头正是那台投影仪。声音平静,没有丝毫敌意,反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疲惫。

“陈静博士?”沈怀安忍不住上前一步,目光在维生舱中沉睡的女性和墙壁上年轻的影像之间来回移动,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她还“活着”,以这种他无法理解的形式存在着。

“是我,或者说,是我留在‘初代摇篮’中的一段自主交互程序,承载着我大部分的记忆与核心理念。”墙壁上,年轻陈静的影像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怀念意味的微笑,“当这程序被激活,意味着有人突破了外层的封锁,来到了这里。比我预想的要晚了一些……但终究是来了。”

雷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手势示意队员检查房间其他区域,确认没有埋伏。

“不必紧张,雷烈先生。”陈静的声音再次响起,仿佛能看透他的心思,“这里的主动防御系统在很久以前就被我设置了休眠指令。外面的骚动,不过是系统例行公事的反应。我若想阻止你们,你们甚至无法踏进那条回廊。”

她的影像目光转向沈怀安,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和……了然的温和。“你身上有沈默的影子,孩子。更有一种……让我感到熟悉的‘频率’。是‘种子’的共鸣吗?看来,他们终究还是走上了那条路,并且,催生出了意料之外的变数。”

“‘他们’是谁?‘播种者’?‘Kaleido Spe’?”沈怀安急切地问道,“还有,‘种子’到底是什么?您为什么会在这里?”

影像中,陈静的眼神黯淡了一下,闪过一丝深刻的痛苦。“‘他们’,最初是我最亲密的同伴,普罗米修斯学会的核心成员。我们曾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打破意识的孤岛,创造一个真正共享智慧与情感的人类未来。”她的声音带着追忆的怅惘。

“我创造了‘种子’的理论原型,它是一种……意识的中继器与放大器,本意是作为连接亿万个体意识的‘桥梁’,消除隔阂与误解。我们称之为‘火种’,寓意着希望。”

“但理想,在巨大的力量和更巨大的诱惑面前,是如此脆弱。”她的声音低沉下去,“资本的介入,权力的渴望,以及对‘效率’和‘秩序’的极端追求,扭曲了一切。我的同伴们,以马克·索伦为首,他们认为缓慢的引导和自愿的连接过于低效,他们想要的是……直接整合,是建立一个绝对理性、绝对可控的‘蜂巢思维’,以应对他们预言中即将到来的‘文明危机’。”

“我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我拒绝交出‘火种’的核心控制权限,拒绝将它变成奴役的工具。”陈静的目光投向维生舱中的自己,带着无尽的悲凉,“然后,就是背叛。他们利用我对他们的信任,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做了手脚。我的意识……被强行锚定并困在了这个最初的‘摇篮’里,成为了他们庞大网络的一个……奠基性的节点,一个提供稳定‘背景频率’的活体核心。他们扭曲了我的‘火种’,将其变成了强制‘播种’、植入思维钢印的武器。”

沈怀安感到一阵寒意。一个理想主义的先驱,被她所信任的同伴背叛,自身的造物和意识都被扭曲成了实现野心的工具。这是何等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