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功。
“回响”证明了其潜入和标记的能力,但在最后关头,被敌人更极端、更残酷的防御策略所挫败。他们能知道敌人碰了哪里,却无法保证能在敌人内部造成有效破坏,甚至无法保证标记能持续存在。
(沈怀安内心:还是…不行吗?同归于尽…他们竟然用这种方式…)
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攫住了他。他以为自己已经考虑得足够周全,却没想到敌人会用这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来应对。
林晚晚看着屏幕上最终定格的结果——攻击成功(红色),标记曾抵达核心区但已丢失(蓝色熄灭),“回声”协议部分生效但效果未知(黄色闪烁)——沉默了片刻。
“数据。”她开口道,声音平静无波,“分析标记存活时间、抵达深度、以及‘回声’协议在标记丢失前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评估在真实环境中,这种程度的‘回响’,能为我们争取到什么。”
技术团队立刻忙碌起来。
白瑾走到沈怀安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科学家的客观:“不必沮丧。第一次全系统测试,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远超预期。我们证明了反向注入的可行性,也暴露了敌人可能采取的极端防御策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现在,我们知道下一步该加固哪里,该防备什么了。”
雷烈也看了沈怀安一眼,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有认可:“干得不错。至少,我们找到了一条能摸到他们老巢的路。剩下的,就是把这条路修得更结实,带上更厉害的‘炸药’。”
沈怀安抬起头,看着屏幕上那已经熄灭的蓝色光点,又看看身边给予他肯定和支持的长辈,心中的失落渐渐被一种更强烈的斗志所取代。
(沈怀安内心:是的…至少我们摸到边了!知道他们会“自爆”,下次,我们就赶在他们自爆之前,把标记打得更深,或者…让‘回声’响得更快!)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白教授,雷叔。我会继续改进!”
---
测试的初步结果和数据分析报告,被迅速整理出来。虽然存在缺陷,但“回响”系统展现出的潜在攻击性,依然极大地鼓舞了核心团队的士气。它像一把虽然还不够锋利,却已经能刺破敌人防御的锥子,证明了“启明”并非只能被动挨打。
消息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有限地传递给了最坚定的几位盟友,暂时稳住了岌岌可危的信任链条。
然而,就在“启明”为这“残缺的胜利”稍感振奋时,苏晴那边,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整理沈怀安更小时候的衣物时,她从一件沈怀安三岁时穿的、早已不穿的旧棉袄内衬口袋里,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小东西。
她疑惑地掏出来,发现是一个用特殊防水油纸紧紧包裹着、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金属芯片。
油纸的背面,用极细的笔迹,写着一行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
【若遇‘万花筒’,毁之。默。】
苏晴看着那行字,看着手中那枚冰冷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芯片,手猛地一抖,芯片差点掉落在地。
(苏晴内心:沈默…他…他到底留下了多少东西?这个芯片…是做什么的?他为什么要藏在怀安那么小的衣服里?!)
她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没有任何犹豫,她立刻拿着芯片,冲向了林晚晚的书房。
“晚晚姐!你看这个!我在怀安旧衣服里找到的!”
新的谜团,伴随着初鸣的“回响”,再次将这家人,拖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