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要是还在,看到思砚,不定多高兴。”母亲抹了抹眼角,“他当年总说,就盼着林砚能早点成家,让他抱抱重孙子。”
林砚的眼眶也有点红,他把思砚往母亲怀里送了送:“妈,您抱抱。”
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思砚不怕生,伸手去摸她的头发,惹得母亲破涕为笑。阳光落在祖孙俩身上,像一层温暖的纱。
回来的路上,苏晚靠在车窗上打盹,梦里全是老家田埂上的脚印——有母亲的,有林砚的,有她的,还有思砚踩在软泥里的小小印记,歪歪扭扭,却朝着同一个方向。
谷雨那天,巷子里的牵牛花种子发了芽,顶着两片嫩绿的小叶,像对好奇的眼睛。林砚特意给思砚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让他坐在小推车里,在花盆前拍了张照。
“等花爬满架子,我们再拍一张,看看思砚长了多少。”他把照片设成手机壁纸,屏幕上的小人笑得露出没牙的牙龈。
苏晚看着那丛嫩芽,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春天,她和林砚在大学的花坛里种过向日葵。那时的种子也是这样,小小的,却藏着破土而出的力气。原来有些期待,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只是要等很久很久,才能等到花开。
傍晚,来老先生带着他的孙女来看思砚。小姑娘已经会拿着蜡笔画太阳了,非要教思砚画画,把蜡笔塞到他手里,手把手地在纸上划拉。思砚乐得咯咯笑,口水蹭了小姑娘一胳膊。
“你看他们多好。”老先生笑着说,“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快讲完了,他们的才刚开始。”
苏晚看着两个孩子的笑脸,心里突然很感慨。岁月就像这春天的藤蔓,一环扣着一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缠在一起。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那些深夜里辗转的遗憾,终究成了藤蔓上的疤痕,虽不完美,却让这份延续更加坚韧。
林砚端来刚煮好的绿豆汤,给老先生和小姑娘各盛了一碗。思砚看到勺子,激动地挥舞着胳膊,苏晚舀了点凉透的汤喂他,他咂咂嘴,吃得满脸都是。
夕阳的金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画廊的玻璃窗里,映着墙上的雪景画,映着正在学步的思砚,映着低头相视而笑的两人。
春天还很长,脚印会越踩越多,故事也会越写越长。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牵着彼此的手,陪着小小的脚印一起,慢慢往前走,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走成值得回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