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翠儿的招供,众人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然而,就在这时,惠妃似乎察觉到了事情不妙。她暗中指使自己的亲信,企图将翠儿灭口,同时还想设法混淆视听,再次将脏水泼到初静身上。
在惠妃的亲信即将动手之时,一直暗中监视惠妃动向的侍卫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他们。但惠妃并不甘心失败,她利用自己多年在宫中经营的关系网,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尘却初静是为了脱罪,故意收买证人,陷害惠妃。
一时间,宫中谣言四起,局势再次变得复杂起来。长公主深知,若不尽快平息这些谣言,让皇帝看到确凿的证据,恐怕此案又会陷入僵局。于是,她决定亲自带着初静等人,带着已查明的证据,进宫面圣,在皇帝面前揭露惠妃的罪行。
当他们来到御书房时,皇帝正为宫中突然传出的谣言而心烦。看到长公主等人前来,皇帝问道:“长公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宫中突然传出这些谣言?”长公主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等已查明容嫔之案的真相。这一切皆是惠妃所为。她嫉妒容嫔得宠,便指使翠儿在尘却初静送给容嫔的礼物中下毒,然后嫁祸给尘却初静。儿臣带来了证人与证据,请父皇明察。”
说罢,长公主示意初静等人将证据呈上。皇帝看着面前的证据,脸色越来越阴沉。他最痛恨后宫之人勾心斗角,陷害他人。然而,就在皇帝准备下令严惩惠妃之时,惠妃却突然出现在御书房外,大声喊道:“陛下,臣妾冤枉啊!这都是尘却初静与长公主等人合谋陷害臣妾。陛下明鉴啊!”
皇帝皱着眉头,看着惠妃,说道:“你还有何话说?如今证据确凿,证人也已招供。”惠妃哭着说道:“陛下,这些证人都是被尘却初静收买的。臣妾平日里一心侍奉陛下,怎会做出如此狠毒之事。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再去详查。”
皇帝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不决。一方面,证据摆在眼前,似乎真相已经大白;另一方面,惠妃的哭诉又让他心中不免有些疑虑。就在这时,初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若陛下不信,可让儿臣与惠妃当面对质。儿臣愿以性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皇帝看着初静坚定的眼神,心中一动。他决定给初静一个机会,让她与惠妃在御前对质。然而,惠妃却早有准备。她暗中买通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宫女太监,让他们在对质时出来作伪证,为自己开脱。
当对质开始时,惠妃一脸得意地看着初静,似乎胜券在握。初静心中明白,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较量。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有条不紊地陈述惠妃构陷自己的经过,从自己送礼物给容嫔,到礼物中被查出有毒,再到后来发现的各种线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明了。
而惠妃则在一旁不断反驳,指使那些被买通的宫女太监出来作证。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局面陷入僵持。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仔细听着双方的陈述,试图分辨出谁真谁假。
就在局势紧张之时,初静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证据。她记得在容嫔中毒后,曾有一个太医前来诊治。当时太医开的药方,后来被人篡改,成为了陷害她的证据之一。初静心想,若能找到那个太医,或许就能揭开真相。
于是,初静向皇帝禀明情况,请求皇帝派人去寻找那位太医。皇帝同意了初静的请求。很快,那位太医被带到了御前。太医见到皇帝,赶忙跪下。初静问道:“太医,当日您为容嫔诊治后,所开的药方,后来可曾被人改动过?”
太医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惠妃,又看了看皇帝,最终还是如实说道:“回陛下,当日臣所开药方,后来确实被人改动过。臣也是后来才发现,但因畏惧权势,一直不敢声张。”
听到太医的话,惠妃脸色大变。她没想到,这个关键的证据竟然被初静找到了。皇帝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他怒视着惠妃,说道:“惠妃,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惠妃知道大势已去,但她仍不甘心就此失败。她突然发疯似的冲向初静,嘴里喊道:“都是你这个贱人,坏了本宫的好事。本宫就算死,也要拉你陪葬。”
就在惠妃即将扑到初静身上时,一旁的侍卫迅速上前,将惠妃制服。惠妃被按在地上,仍不停地挣扎着,嘴里咒骂着。皇帝看着惠妃的样子,心中厌恶至极,下令道:“惠妃心怀歹毒,陷害他人,着即褫夺妃位,打入冷宫。其党羽刘才人等,一并严惩。”
听到皇帝的旨意,初静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的冤情终于得以昭雪。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就在惠妃被带走后不久,宫中突然传出消息,说惠妃在冷宫之中服毒自尽了。这个消息让初静心中一惊,她隐隐觉得,这背后似乎还有更大的阴谋。惠妃为何会突然自尽?是畏罪自杀,还是有人不想让她说出更多的秘密?初静决定,一定要查清楚这件事,以免留下后患。而此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在这宫中的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