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贞皇帝的《罪己诏》,承认封禁乡村城镇的“翮翥学堂”不对,不让老百姓孩子读书是错误的。
一下子让商会在老百姓中的恩德和威望,变的至高无上无以复加。
这比什么宣传力度都大,但凡老百姓家中有青壮的,巴不得送去做商兵。
蓝烟的商兵规模,短短半年时间,增加了近一半。
渐渐的,商会把物流做到大隋所有行业,只要有需要,任何物资和服务,物美价廉,商会都可以做到上门服务。
商会的商兵无孔不入,悄无声息的就渗透进大隋所有经济领域。
眼看着商会若一旦停摆,大隋朝廷的商贸活动也得跟着停摆。
群臣却没任何办法解决。
“纵容,妥协,这下你们满意了吧!朕早说过,商人逐利,贪婪成性,本性至恶,尘清眠的商会就是大隋的一颗大毒瘤,不切除掉,迟早大隋会毁在曲曲商会手上。”
面对元贞皇帝的愤怒,大臣谁也不敢吱声。
因为元贞皇帝说的是他们的心声,他们反驳不了,也不敢反驳,他们私底下都与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可以说,大臣们谁家生计都离不开商会。
商会不制造物资,却控制了物资流通渠道,这招太狠了。
现在的西都,对外流通物资几全都控制在商会手里,他们愿意和谁做生意就和谁做生意,你只要愿意,你需要的物资就会有人递到你手里,你不需要的物资,又可以经过商会倒腾出去,你不需要花任何力气,一笔生意就做成了,利润比以前任何时侯都高。
如果觉得不合算了,你可以去找其他人交易,可遇到的十有八九还是商会的商兵,说来可笑,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把西都的瓦市坊市都转变了,到头来交易的价格还是一样。
这种情况,西都家家户户都正在经历。
没多久人们就明白,离开商会真玩不转。
甚至家里下锅的米都没地方去买。
要知道大隋朝廷发俸的是银子不是大米。有一阵,皇帝也开仓放粮过,可官员们领到的是一水的陈粮,新粮一粒都没有。
商会已经像空气一般,成为每个人都依赖的对象。
只有元贞皇帝不需操心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想吃肉,自会有人为他送来。
苦的是那些为元贞皇帝办差的。
买不到好的东西,达不到元贞皇帝满意,轻则罢免,重则掉脑袋。
为了生存,他们也只能与商会合作。
谁都无法否认,正是商会,让西都的繁华更胜从前。
西都稳定了,元贞皇帝却感到气不顺。朝堂上只要涉及商会,群臣就装做鸵鸟,一言不发。
每每这个时候,元贞皇帝就不由气不打一处来,朝会也不开了,袖子一甩,起身便走。
最近总是这样,只要元贞皇帝在朝堂上提出惩治尘清眠及商会的话题,众臣就装鸵鸟。
元贞皇帝暗自发狠,不再和大臣们商量,决定来次秘密行动。
养虎为患,再不动手,就真的晚了。
再说蓝烟,她已经彻底控制了黄金水道和沿海航道,即使大隋朝廷水师的船,也不敢轻易下水。
元贞皇帝派人传给蜀中水师总督和江南水师总督的密旨,还没到这两大水师总督的手里,就被商会的商兵劫获了。
蓝烟看一眼,照旧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