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则扰动探测:** 研发能够感知微观规则层面微小异常的设备,理论是“碎片”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周围规则产生细微影响。
- **意识共鸣追踪:** 由林星主导,尝试在深度冥想中,放大自身与林默印记的共鸣,看是否能“感应”到宇宙中其他类似的“回响”。
进展缓慢且充满挫折。宇宙太大了,能量背景噪音复杂无比,寻找一个特定特征的“碎片”如同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同盟的舰船设计部门在“曙光号”的基础上,开始秘密设计一款专为超远距离、长期深空探索打造的新型舰船,代号 **“远航者级”** 。这款舰船需要更强的自持力、更先进的探测系统、以及应对未知威胁的防御和隐匿能力。
***
然而,同盟的大规模动向,尤其是资源向特定科研领域的倾斜,不可能完全瞒过外界的眼睛。
“星辰商会”的墨菲斯再次来访,这一次,他的态度少了几分商人的圆滑,多了几分探究。
“同盟近期的资源调配……似乎指向了一些非常前沿且……昂贵的领域。”墨菲斯的数据流光平静地闪烁着,“超光速理论突破、深空生存系统、高维能量感应……这不像是一般的防御性建设。难道贵同盟,在筹划一次……**远行**?”
埃拉和凯伦心中凛然,知道无法完全隐瞒。
“宇宙充满未知,商会应该比我们更清楚。”埃拉不动声色地回答,“同盟只是在为可能的未来投资。毕竟,我们谁也不希望再次陷入‘收割者’来袭时的被动局面。”
墨菲斯没有继续深究,但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远航是充满机遇的,但也伴随着无法预知的危险。商会预祝同盟一切顺利……并且,随时愿意为你们的‘远行’提供必要的……**补给和信息服务**。”
商会的嗅觉敏锐得可怕。他们显然已经猜到了同盟有大动作,并且试图从中分一杯羹,或者至少掌握动向。
***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中悄然流逝。五年过去了。
“寻迹者”项目组依旧没有找到确切的“碎片”信号,但他们并非全无收获。通过对林默印记的深度研究,他们发现印记内部确实存在着某种“接口”或者说“未完成的逻辑回路”,这印证了“不完整”的说法。同时,他们改进了探测技术,扫描精度提升了数个量级。
第一艘“远航者级”实验舰“星尘号”也已下水,开始进行紧张的测试。
就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莉莉娅的团队在L-01数据库的深处,有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他们并非找到了“碎片”的坐标,而是破译了一段关于“织网者”运行机制的极其古老的描述!那段描述暗示,“织网者”并非全知全能,它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通常会聚焦于那些“活性”最高、最可能引发规则崩溃的“异常点”上。而降低“活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散**。
“分散?”林星看到这份报告时,脑海中仿佛有闪电划过,“难道……‘碎片’本身就是一种‘分散’状态?为了躲避‘织网者’的聚焦?而‘聚合’……则意味着重新变得‘醒目’,会立刻引来‘织网者’甚至‘巡礼者’的关注?”
这个推论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远古回响”的越狱计划,本质上就是在玩火!它打算在“织网”最薄弱的瞬间,强行“聚合”,赌一把能在“织网者”和“巡礼者”反应过来之前,打破束缚,逃离生天!
而星海同盟,将被置于何地?是成功的盟友,还是……吸引火力的诱饵,或者计划失败的陪葬品?
“溯源计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困境。是继续相信一个可能将他们置于极度危险境地的古老存在?还是及时止损,放弃这个越来越像是宇宙级陷阱的计划?
远征的航向,在迷雾中再次变得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