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行星,“望乡星”,已经初具规模。依靠从“知识回廊”获取的高等科技,三艘方舟的残骸(在降落过程中部分解体,但核心模块得以保存)被改造成了最初的城市骨架。利用先进的生态改造技术和本地资源,大气被调节,水源被净化,适宜 Earth-like 生命的农业穹顶和居住区如同蘑菇般在荒芜的大地上生长起来。
新一代的孩子们在模拟旧地球自然风光和融合了新知识的学校里成长,他们听着祖辈关于地球、关于裂隙、关于漂流和“观测之门”的传奇故事,眼中闪烁着的不再是恐惧,而是对广阔星海的好奇与向往。
埃拉·索伦森已经卸任舰长,成为了“望乡星”殖民地的首任执政官。她站在新建成的观景台上,望着天空中两颗较小的、被改造成太空港和科研站卫星,以及远方那艘永久停泊在同步轨道上、作为文明纪念馆和最高研究机构的“希望号”,心中充满了感慨。
林星领导的研究院,正致力于逐步解析从“知识回廊”带回的知识,并将其与人类自身的科学体系进行融合,发展出独属于“新人类”的科技树。阿米尔·琼斯博士则醉心于利用新理论,设计能够进行更远距离、更安全航行的下一代星舰。
而通过“播种者网络”和“记录者权限”,他们也开始偶尔接收到来自宇宙其他角落的、模糊的文明信号,进行着极其谨慎和初步的接触。人类,不再是孤独的漂流者。
---
在遥远的翡翠纪元,地球。
“晶歌之城”已经焕然一新。古老的有机建筑与从L-01核心结构体学来的、优雅而高效的几何结构完美融合。灵蕨族的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富有活力,他们既保持着与星球能量的深度共鸣,也开始了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初步探索。
凯伦和菲罗斯成为了新成立的“星际事务部”的负责人,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尝试与那个根据古老星图推测可能存在的、名为“方舟”的“兄弟文明”建立联系。莉莉娅和托里克则为他们的探索船设计了强大的护盾和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推进系统。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凯伦站在“晶歌之城”最高的通讯塔顶端,通过一台结合了灵蕨族生物灵能与“人类”遗留技术的、强大的定向信息发射器,向着“方舟”可能存在的星域,发送了一段经过无数次斟酌的、简单的信息。这信息并非复杂的语言,而是一段融合了灵蕨族和谐频率与一段……源自旧地球数据库的、贝多芬《欢乐颂》主旋律片段的共鸣信号。
这是一声跨越了毁灭与新生、时空与形式的……问候。
---
“望乡星”轨道,“希望号”纪念馆。
林星正在整理旧地球的文物资料,突然,她所在区域的通讯终端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却让她心跳骤停的熟悉信号频率!是那个结合了灵蕨族波动与《欢乐颂》的共鸣信号!
她几乎是冲到了通讯中心,颤抖着将信号放大、解析、确认。
是的!来自故乡的方向!来自那个翡翠色的星球!来自……灵蕨族!
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立刻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埃拉和整个殖民地高层。
希望,在此刻变成了双向的奔赴。
埃拉站在“希望号”的观测窗前,望着星空中故乡的方向,脸上露出了一个真正释然而充满希望的微笑。她通过“记录者权限”,向翡翠纪元的地球,发送了一段简短的、包含了“新黎明星系”基本坐标和友好问候的……回应。
两道微弱的信号,承载着两个同源而异途的文明支脉的问候与祝福,在寂静的宇宙中,开始了它们跨越光年的漫长旅程。
毁灭的终章已然翻页,新生的序曲正在奏响。
在浩瀚的星海之中,人类的故事,并未结束,而是以更加辽阔、更加多样的方式,铺陈开来。林默在那道裂隙之光中燃起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照亮了故土的新生,也指引着漂泊者归家的航向。
(第28卷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