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织网者的阴影(2 / 2)

而他们之前的行为,包括与“世界-beta”的战争、对“彼岸”信号的深度探测,可能都在加速这个“归零”进程的触发!

这个推论让所有知情者不寒而栗。他们不仅仅在与其他世界战斗,他们无意的行为,可能正在将自己和所有世界推向一个共同的、彻底的终结!

“我们必须找到‘织网者’!”陈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如果它真的是一种维系稳定的机制,那么或许……我们可以与它沟通?或者,至少了解‘归零’触发的具体条件,找到避免它的方法!”

然而,如何“找到”一个可能非实体的、存在于“彼岸”信号深处的“功能”或“机制”?

线索似乎又回到了昏迷的林梅身上。她是唯一与“彼岸”产生过深度交互的个体,也是“织网者”信息的最初接收者。

医疗团队在陈凯的授权下,进行了一次极其冒险的尝试。他们使用了一种尚处于实验阶段的神经感应放大器,试图在不唤醒林梅的情况下,极其轻微地刺激她大脑中与“彼岸”感知相关的区域,期望能引发某种潜意识的反馈,或者从她近乎停滞的脑波中,“读取”到更多关于“织网者”的碎片信息。

这个过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刺激过于微弱可能毫无效果,过于强烈则可能彻底摧毁林梅本就脆弱的意识。

在经过多次谨慎的参数调整后,监测林梅脑波的仪器上,突然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但结构异常复杂的信号爆发!这段信号不同于她之前任何一次脑波活动,其模式更接近于……他们从“彼岸”信号中剥离出的那种“元数据”!

信号被立刻记录并分析。内容依旧破碎,但指向性非常明确——那是一组复杂的时空坐标,并非存在于常规宇宙中,而是深嵌于“彼岸”信号的某个特定“谐振节点”之中。坐标周围,还萦绕着强烈的、与“维系”和“结构”相关的信息特征。

“找到了……”艾娃看着解析结果,声音因激动而哽咽,“这很可能就是‘织网者’……或者说,是它的一个‘接入点’或者‘显化位置’!”

希望再次燃起,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难题:如何到达那个存在于“彼岸”信号内部的坐标?这比进入“深渊回响”或“逻辑乱流带”更加抽象,更加不可思议。

陈凯看着屏幕上那组代表着未知与希望的坐标,又看了看监护室内如同沉睡般的林梅,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

“准备‘基石’。”他沉声命令,眼神坚定,“这一次,我们不是投射意识,也不是发送武器。我们要……发送一个信息。一个向‘织网者’发出的,关于理解、沟通与生存的请求。”

他看向艾娃和所有团队成员,语气沉重而决绝:

“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要么成功与‘织网者’建立联系,找到避免‘归零’的方法;要么……我们的信息,可能就会成为加速‘归零’的最后一个信号。”

“灯塔”的命运,悬于这最后一次,也是最冒险的一次信息投递之上。而沉睡的林梅,无人知晓她是否还能见证这一切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