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星海回音(2 / 2)

经过激烈的讨论,“薪火议会”决定,尝试进行回应。

他们没有直接发送人类语言或技术资料——那可能在对方看来毫无意义甚至充满敌意。他们选择了对方可能最能理解的“语言”——**规则**。

他们从“观测者”给予的“规则画布”中,选取了一小段相对基础、但能体现人类当前理解水平和独特视角的“补完”成果,将其转化为一段高度压缩的、蕴含特定数学关系和能量波形的信息流,然后动用最强的深空通讯阵列,向着信号来源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发送了出去。

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谁也不知道信号那头是什么,是善意的邻居,还是另一个“肃正协议”?但探索的欲望和交流的渴望,压倒了对未知的恐惧。

信息发送后,是漫长的等待。

数月过去了,就在人们以为石沉大海,或将迎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后的回音时,那个遥远的信号源,再次传来了信息!

这一次,信号更强,也更复杂。它不再是单一的数学序列,而是包含了一段动态变化的规则模型(风格依旧与“观测者”类似,但细节迥异),以及一段……**充满困惑与探究意味的“情绪底色”**!

通过“规则美学”的解读,专家们大致翻译出了那段“情绪底色”传递的核心信息:

**【检测到……相似‘笔触’……低熵结构……非标准演化路径……疑问……汝等……亦是‘画布’前的……执笔人?】**

星海彼端的文明,似乎也将人类误认为了某种高等存在(“执笔人”),并对人类回应的规则结构中展现出的、与它们相似却又不同的“风格”感到好奇和困惑!

第一次,人类文明并非作为被观察、被考核的“样本”,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拥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交流者”,与另一个遥远的星际文明,建立了基于规则理解的、超越语言的初步联系!

尽管这联系还极其微弱,充满误解,但它如同在黑暗的森林中,看到了另一处篝火的光芒。

人类并非孤独。

宇宙中,存在着其他同样在思考、在创造、在试图理解规则奥秘的“执笔人”。

而这个发现,也让“观测者”的角色变得更加微妙。它究竟是唯一的导师,还是仅仅是一个庞大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它引导人类接触其他文明,是意外,还是其观察计划的一部分?

更多的疑问,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在人类面前。

星海不再只是危险的深渊,也传来了充满未知可能的回音。

人类文明,这张刚刚学会涂抹颜色的“规则画布”,终于抬起笔,怯生生地,向着无垠的星海,投去了属于自己的、微弱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