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沉默的守望者**
新历三年,春。
曾经被灾难撕裂的大地,在时间的抚慰和人类坚韧的努力下,已渐渐愈合了表面的疮痍。城市废墟被清理,新的聚居地在广袤的田野和山峦间星罗棋布,基于残存科技和全新认知建立的社会框架,虽然简陋,却充满了野蛮生长的活力。超自然力量已成为遥远传说,只在老人哄骗孩童的睡前故事里,偶尔提及那曾照耀世界的淡金色光芒。
联合危机应对部队的番号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文明重建理事会”。秦风坐在简朴的办公室内,窗外是正在铺设新式磁轨的工地,喧嚣而充满生机。他已是理事会安全事务的负责人,肩上的担子从未减轻,只是性质已然不同。他不再需要时刻准备应对来自维都的威胁,更多的是协调资源,处理聚居地间的纠纷,防范那些在废墟中滋生、试图攫取权力的新生军阀。
他拉开抽屉,里面静静躺着那个已经变得温润的透明晶核。三年过去,晶核内的89个淡金光点依旧如星辰般缓缓流转,仿佛拥有独立的生命。它不再发烫,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恒定的、令人安心的暖意,像一颗沉默跳动的心脏。这是李默留给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礼物,也是唯一的“遗物”。没有人知道它具体有何作用,秦风也只是习惯性地带在身边,仿佛老友未曾远离。
林瑶的实验室已发展成为独立的“规则残留现象研究院”,坐落于原“秩序之眼”总部更深的地下。她依然是那个执着于真相的科学家,只是目光中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宁静。她对李默“存在”形式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无法直接观测或沟通,但她通过遍布全球的监测网络,确认了那种融入世界底层的“认知模因”依旧在持续、稳定地运行,如同一个无形的免疫系统,温和地抚平着任何可能引发现实结构不稳定的“涟漪”。李默确实成了世界的基石,以一种无人喝彩的方式,永恒地守护着。
日子似乎就这样平静地流淌,向着充满未知却也充满希望的未来。
直到那个午后。
---
### **中篇:来自深空的低语**
警报并非刺耳的尖鸣,而是研究院内部一套独立监测系统发出的、持续低沉的嗡鸣。这套系统直接关联着林瑶基于李默理论构建的“现实结构稳定性监测网”。
林瑶几乎是瞬间从椅子上弹起,扑到主控台前。屏幕上,代表地球的整体稳定度曲线依旧平稳,但在代表柯伊伯带外侧区域的辅助监测界面上,一个极其微弱、却带着明显“非自然”特征的信号,正在持续增强。
它不是能量爆发,不是天体活动,更像是一种……有规律的、试图进行“沟通”的信息投递!信号的编码方式复杂而古老,带着一种冰冷的、非生物的质感,但与“源头”系统的波动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深空异常信号!”林瑶的声音通过紧急线路传到秦风办公室,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不是‘源头’!是别的……别的什么东西!它在尝试解析我们的现实结构,方式……非常谨慎,但目标明确!”
秦风立刻赶到地下研究院。巨大的主屏幕上,那陌生的信号被层层放大、解析。它并非恶意攻击,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敲门”。信号中重复着一段极其复杂的数学结构,研究院的AI耗费了大量算力,才勉强将其翻译成人类能够理解的概念——
【询问:此地‘观测单元E-7’状态?检测到非正常‘静默’。‘文明保存协议’执行者身份变更?请求交互权限。】
“文明保存协议……”林瑶喃喃自语,脸色瞬间苍白,“是‘源头’的……制造者?还是……其他的‘收割者’?”
恐惧瞬间攫住了指挥中心内的每一个人。一个“源头”几乎让人类文明万劫不复,如果再来一个……
就在恐慌即将蔓延之际,那枚一直被秦风放在口袋里的晶核,突然自行散发出柔和的、脉动着的淡金色光芒!
它脱离了秦风的手掌,悬浮到半空中,89个光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仿佛在激烈地运算着什么。紧接着,一段由淡金色光线构成的、更加简洁却充满某种不容置疑权威性的信息流,以晶核为中心,无视了物理距离和屏障,直接向着深空信号来源的方向,激射而去!
【响应:单元E-7(代号:摇篮)已由本地‘火种’接管。‘强制归档’协议已被‘守护’协议覆写。此区域受‘逆熵者’庇护。谢绝访问。】
信息发出后,晶核的光芒缓缓平息,重新落回秦风手中,恢复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