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引用了一位“匿名教育技术专家”的观点,说学生团队缺乏资质,擅自采集评审行为数据,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评审意见属于职业判断范畴,公开打分理由会打击评委积极性,导致未来没人敢打低分。”
“合着我们做好事还犯法了?”林悦火大,“哪来的专家?有头有脸吗?”
姜悦兮查了发文机构,是一家很少露面的“教育创新观察中心”,注册信息模糊,官网更新停在三个月前。
“假机构。”她冷笑,“专为今天这篇稿子存在的。”
沈墨渊盯着那篇文章看了两分钟,然后打开邮箱,给主办方发了封正式说明函。附件里是平台的数据权限设计图,明确标注哪些信息可公开、哪些加密处理、哪些需用户授权才能调取。
“我们不碰评委身份信息,不存储私人通讯记录,所有数据脱敏处理。”他在邮件里写,“如果这都算违规,那校务公开系统是不是也该下架?”
发完邮件,他顺手把函件内容发到校内论坛原帖下,附了一句:“欢迎指名道姓质疑,别躲在‘专家’后面放冷箭。”
半小时后,原帖被锁。管理员公告写着:因部分内容引述来源不明,暂时关闭评论。
林悦乐了:“你这一招叫‘用正规军打游击队’?”
“不是打。”沈墨渊收起手机,“是逼他们亮牌。”
风波看似平息,但第三天早上,姜悦兮在教室外被人叫住。
是隔壁学院的一个学妹,支支吾吾半天,才小声问:“学姐,你们平台……是不是要收集所有参赛者的代码习惯?有学长说,你们会用这些数据训练AI,以后自己搞比赛刷奖。”
姜悦兮愣住:“谁说的?”
“微信群里转的。”学妹递过手机,是个聊天截图,头像是个戴墨镜的卡通猫,发言写着:“内部消息,沈某人已经和风投谈妥,拿学生代码喂AI,下一步就是开公司割韭菜。”
姜悦兮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几秒,突然笑出声。
她当场打开“透明赛场”测试后台,调出权限说明页,拍了张照发朋友圈,配文:“代码归你,记录归公,AI没影,韭菜地还在播种。”
五分钟后,沈墨渊点赞。
林悦评论:“建议下次直接直播写代码,让大伙看看你连for循环都写不利索。”
晚上七点,四人聚在教学楼空教室调试系统。新生挑战赛报名明天截止,他们得在今晚把前端页面跑通。
林悦负责测试提交流程,刚点下“模拟上传”,屏幕突然跳出一行提示:【检测到异常访问请求,来源Ip已被标记】。
“谁在试系统?”她皱眉。
沈墨渊调出日志,发现过去两小时,有多个陌生Ip尝试登录评审后台,使用的账号名全是随机字母加数字,行为模式高度一致——先试探权限,再试图导出数据。
“自动化脚本。”他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不是个人行为,是有人想黑我们测试环境。”
姜悦兮凑过来:“目的呢?真想偷数据,还是……”
“还是想等我们上线后,甩一句‘平台被攻破,数据泄露’?”林悦冷笑,“够阴的。”
沈墨渊没说话,直接在后台加了Ip封锁规则,又启用了动态验证码机制。做完这些,他打开新建的文档,标题是:【透明赛场·安全白皮书】。
“写这个干嘛?”林悦问。
“明天发出去。”他说,“把所有技术细节、防护机制、审计流程全列出来。谁再瞎编,就让他对照着打脸。”
姜悦兮看着他敲字的侧脸,忽然说:“其实他们越急,越说明怕了。”
“嗯。”沈墨渊点头,“怕我们做成,以后没人能偷偷改分。”
林悦伸了个懒腰:“那咱们就别让他们睡好觉。明天开始,每小时更新一次开发日志,直播造轮子。”
凌晨十二点,系统终于跑通第一轮全流程测试。四人围在电脑前,看着模拟项目从提交到评分再到公示,全程自动留痕,无一环节可篡改。
“成了。”林悦一拳砸在桌上,“这下看谁还敢说我们搞黑箱。”
沈墨渊正要关机,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是论坛私信,匿名用户发来一句话:【你以为你们在建透明系统,其实你们在帮别人洗白历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