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悦兮把手机放进口袋的瞬间,风正好卷起图书馆前那排银杏树的叶子,一片枯黄擦着她的肩头落下来。她没去拍,脚步也没停,径直走进大厅。
玻璃门在身后合上,冷气扑过来。她抖了抖外套,往自习区走。
手机在兜里震了一下,她没掏。不用看也知道是林悦或者沈墨渊发来的消息。这四十八小时,他们几乎每隔半小时就要确认一次彼此的状态,像在给倒计时上发条。
她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包里抽出一叠打印好的资料。最上面那页写着“全国青年媒体创新大赛决赛流程说明”,纸角已经被她翻得微微卷起。
“你还真来图书馆?”
声音从斜后方传来。沈墨渊拎着个黑色双肩包走过来,顺手把一瓶常温的矿泉水放在她面前。
“不然呢?”姜悦兮抬头,“在家刷手机等消息?那不如直接躺平。”
沈墨渊拉开椅子坐下,把电脑打开,“林悦刚在群里说她把视频终稿又调了一遍字幕,现在播放量冲到两百万了。”
“她就爱折腾细节。”姜悦兮翻了一页资料,“上次她非说我们发的推文配色太冷,硬是把主色调从蓝调改成暖灰,结果点击率也没差多少。”
“但那篇的完播率高了百分之十二。”沈墨渊敲着键盘,“她说用户看到暖色调会多停留三秒。”
姜悦兮笑出声:“三秒?她哪来的数据支撑?”
“她编的。”沈墨渊面不改色,“但她说,只要听起来像真的,就有人信。”
两人同时沉默了一秒,随即对视一眼。
“李维那边的人,就靠这个吃饭。”姜悦兮低声说。
沈墨渊点头:“所以这次比赛,他们肯定不会放过。”
比赛是三天后的事。全国青年媒体创新大赛,高校组决赛。他们以“真相快递”团队名义报名,项目名称是《校园舆情监测与公众认知干预实验报告》。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把他们这几个月干的事,包装成一个“社会实验案例”。
评委里有教育局的官员、媒体平台的主编,还有两家公关公司的总监——其中一家,正是“校园观察员07”背后的公司。
“他们要是现场提问,专挑林悦那段旧事呢?”姜悦兮手指在纸页边缘轻轻划过。
“那就回答。”沈墨渊合上电脑,“我们又没撒谎。她道过歉,对方也接受了。成长的过程本来就不该被抹掉。”
“可人就爱看翻车。”姜悦兮靠向椅背,“尤其是那种自诩正义的人,最见不得别人从‘有污点’变成‘有作为’。”
“那正好。”沈墨渊忽然笑了,“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不完美但坚持做对的事’。”
话音刚落,手机亮了。
林悦发来一段语音。
“喂!你们在哪儿?我刚从导播间出来,设备都调试好了!明天彩排我打算穿那件白衬衫,你们觉得配不配那个胸牌?还有,ppt第三页的图表是不是太密了?我总觉得评委看了会走神……”
姜悦兮把音量调小,递给沈墨渊听。
“她这状态,像不像高考前最后一晚背作文?”沈墨渊听完问。
“比那还紧张。”姜悦兮重新打开手机,回了条文字,“穿浅蓝衬衫吧,白的反光,镜头容易过曝。”
林悦秒回:“哦对!我忘了!你真是细节女王!”
沈墨渊看着她打字,忽然问:“你昨晚几点睡的?”
“两点。”姜悦兮头也不抬,“改方案。”
“我三点。”他顿了顿,“你是不是也梦见评委举着红笔在我们ppt上打叉?”
“不止。”姜悦兮终于抬头,“我还梦到李维坐在台下鼓掌,笑得特别假。”
“这梦不吉利。”沈墨渊皱眉,“得破。”
他掏出笔,在便签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乌龟,写上“李维”两个字,然后撕成两半,塞进垃圾桶。
“干嘛呢?”姜悦兮看着好笑。
“迷信一下。”他一本正经,“我奶奶说,梦见对手笑,就画个王八踩他名字,能挡霉运。”
姜悦兮差点呛住:“你可真是家族智慧传承人。”
“灵不灵另说,心理安慰到位了。”他收起笔,“对了,你今天吃药了吗?”
姜悦兮动作一顿。
“什么药?”
“胃药。”沈墨渊盯着她,“你上周胃疼那次,医生开的,说是压力大容易犯。”
“吃了。”她避开视线,“早上。”
沈墨渊没再问,只是默默把包里的保温杯推到她手边。
杯盖拧开,是温热的姜糖水。
“林悦让我带给你的。”他说,“她说你最近喝咖啡太多,得中和一下。”
姜悦兮握着杯子,没说话。
外面天色渐暗,图书馆的灯一排排亮起来。有人抱着书匆匆走过,脚步声在地毯上闷闷地响。
她低头翻资料,手指却停在决赛答辩环节的说明上。
【限时十五分钟陈述,五位评委自由提问,总时长不超过三十分钟。】
“你说……”她忽然开口,“如果他们问,‘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正义的?’该怎么答?”
沈墨渊沉默几秒,反问:“你觉得呢?”
“我说,因为我们没躲在键盘后面骂人,而是站出来做了点事。”她声音很轻,“哪怕做错了,也在改。”
“那就这么答。”沈墨渊看着她,“别背稿,你就说你想说的。”
姜悦兮点点头,把资料收进文件夹。
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林悦又发来消息。
【我刚接到组委会通知!决赛当天,所有团队要提前两小时到场抽签决定出场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