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灯草边的秘密(2 / 2)

中年男人听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神了!小兄弟!你……你真是神了!跟我爷爷当年说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啊!”

他眼中泛起一丝水光,声音带着追忆和感慨:“这对瓶子,是我爷爷留下来的。他老人家以前在旧货行当学徒,后来自己开了个小铺子。他总跟我说,这是‘郎窑红’‘郎窑蓝’,是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官窑精品,比一般的祭红祭蓝要珍贵得多!可后来……后来我拿着瓶子去省城找人看,那些老师傅们都说我爷爷不懂行,说这就是普通的祭红祭蓝,乾隆官窑的虽然值钱,但跟康熙郎窑比不了……我……我差点就信了!差点就把爷爷的话当成了老糊涂的胡话!”

他激动地抓住陈云的手:“小兄弟!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爷爷没看错!他老人家是对的!”

陈云能感受到对方手掌传来的微微颤抖和那份沉甸甸的激动。他轻轻拍了拍中年男人的手背,温和地问道:“先生贵姓?这对梅瓶,您爷爷有没有说过是怎么得来的?”

“免贵姓周,周大海。”中年男人平复了一下情绪,脸上带着追忆的神情,“爷爷说,这对瓶子……是他当年从一个破落旗人家里收来的。那家人急着用钱,当破烂卖的。爷爷说,他当时就觉得这釉色、这胎骨,绝不是凡品,咬咬牙花了三块大洋买下来的……后来就一直当传家宝藏着,轻易不示人。他老人家临终前还拉着我的手,念叨着这对‘郎窑瓶’……”

周大海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对往事的唏嘘。

陈云点点头,心中了然。乱世之中,多少珍宝明珠蒙尘,流落民间。他看向那对在灯光下流淌着宝石般光泽的梅瓶,康熙郎窑,官窑精品,存世稀少,其价值远非寻常乾隆官窑可比。尤其是成对出现,品相如此完好,更是难得。

“周先生,”陈云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您爷爷眼光独到,这对梅瓶确实是康熙郎窑红和郎窑蓝的官窑精品,价值不菲。您……打算出手吗?”

周大海闻言,脸上的激动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挣扎。他看看那对梅瓶,又看看陈云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沉默了片刻,才艰难地开口:“小陈老板……说实话,我这次来,本是想找人鉴定清楚,如果真是好东西……就……就想卖了。家里孩子要出国留学,急需要一大笔钱……我……我也是没办法……”

他搓着手,脸上写满了无奈和不舍:“可……可听你这么一说,这是爷爷的心头肉,也是他留给我的念想……我……我……”

陈云理解地点点头。古玩行当,最怕遇到这种承载着家族记忆和情感的物件。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周先生,东西是您的,决定权在您。如果您愿意割爱,我们‘天下藏珍’可以给您一个公道的价格。如果您想留着,我们也尊重您的选择。这对梅瓶的价值,我可以给您一个参考区间,康熙郎窑官窑精品,成对,品相完好,市场估价……应该在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五十万之间。”

“三……三百五十万?!”周大海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都变了调!他虽然知道是好东西,但万万没想到能值这么多钱!这比他预想的,高出太多太多了!

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看着那对梅瓶,又看看陈云,脸上交织着震惊、狂喜、以及更深的不舍和挣扎。

阳光透过窗棂,在红釉梅瓶那如同火焰流淌的釉面上跳跃,在蓝釉梅瓶那深邃如海的釉色中沉淀。这对历经沧桑的瓷器,静静地立在茶几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荣耀与一个普通家庭两代人的守护与抉择。

陈云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这个决定,对周大海而言,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