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宋韵风骨(2 / 2)

惠崇戏墨于建康清凉寺

惠崇!与范宽同处北宋初期,代表南方山水“气韵幽淡”一脉的宗师!如此恬淡悠远的水鸟小品,与北派山水的雄强霸悍形成绝妙互补!这柜子里不仅藏着范宽风格的源头密码,更勾勒出一条纵贯南北、从未间断的宋初艺术暗脉!

画卷在陈云手中一卷卷铺陈开来,如同推开一扇扇尘封千年的门,通往不同时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元晖)的《潇湘奇观》残卷虽仅余一角,却将“墨戏”二字演绎到极致。水墨氤氲变幻,群山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线条看似毫无章法,泼洒的墨点却蕴含着天地间最自由的韵律。

李公麟(李伯时)的《维摩演教图》白描残卷线条更是精妙入微。纯用“行云流水描”,没有一丝色彩,全凭线条的疏密、转折、粗细、枯润变化来表现人物衣带拂动的飘逸、身体结构的精准、以及维摩诘与文殊师利那充满机锋辩法的精神张力。这“白描之祖”的笔力,已臻化境。

崔白(崔子西)的《寒雀图》则带来一股扑面而来的野逸生气。墨色枯湿并用,笔墨遒劲且富于变化!几只形态各异的寒雀或栖枯枝、或缩颈啄羽、或在寒风中振翅欲飞。画家对禽鸟骨骼肌肉动态的理解以及对寒冬萧瑟气氛的渲染直透骨髓,将花鸟画的“写生”带向一个后世鲜见的高度!这正是他对宫廷花鸟画风“黄家富贵”的突破!

还有一副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那独特的“马一角”构图将浩渺寒江凝于半角画面之中,扁舟孤叟的钓竿上似有千钧寒意。

张择端的《西湖争标图》残本中汴京龙舟竞渡的喧嚣似乎仍在耳畔;

王诼(王晋卿)《烟江叠嶂图》青绿设色明丽脱俗,层峦叠嶂间透出烟云掩映的秀润;

夏圭的《溪山清远图》长卷如诗如诉般展现了江南湿润秀逸的山水风光……

每一幅画卷的展开,都如同拨开一层历史的尘埃,展现出一个更为立体的北宋精神宇宙。或雄浑,或静谧,或繁复,或幽深,或豪迈,或淡远……交织出这个朝代无可比拟的文化厚度。它们不再是躺在柜子里的静物,它们如同时空碎片被唤醒,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场域。站在画卷前的陈云,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千年前的罡风与秋雨,触及到了那些创作者炽热的灵魂。

黄东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虽然不懂画,但那扑面而来的气息足以让任何人肃然起敬,大气都不敢喘。他甚至忘记了抽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流动在纸上的笔墨生命。

而陈云的指尖最终停留在最后一幅画上——那并非宋画,是北宋末年极具争议的宗室画家赵令穰(大年)的《湖庄清夏图》。画风清润有余而刚劲不足,与他前面看到的那些大师相比,显得格外“柔糯”。但当他的目光停在画中水岸交汇处那片略显氤氲的淡墨晕染时,瞳孔猛地一缩!那不是通常的山水技法渲染……那墨色晕染的形状……

——竟隐隐与保险柜深处那份关于“石龙坳血契”文件里拓印的神秘符号……有七八分神似?!

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窜上脊椎!一个荒诞又令人窒息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冲击着他的大脑:

这些价值连城、凝聚着宋代无上精神光辉的稀世珍宝……难道仅仅是黄川毕生所藏?

还是……

他猛地看向保险柜深处,那尚待开启的、贴有“三伯卷宗”标签的密封袋如同黑洞般冰冷刺骨!

它们或许……是打开“石龙坳血契”、“赤月教”、《明皇幸蜀图》背后那吞噬了黄川、摧残了三伯、祸及沈老爷子、至今仍如毒瘴笼罩在南国上空巨大谜团的最后一把……染血的钥匙?!

地下室内,寒气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