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 第114章 刘备的决断,与我的锦囊妙计

第114章 刘备的决断,与我的锦囊妙计(2 / 2)

不等他回答,我便自问自答:“他忌惮的,是您‘皇叔’的身份,是您匡扶汉室的志向,是您百折不挠的英雄之气。这些东西,您藏得越深,他便越是怀疑,越是想要探究。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到了许都,我们不结交任何朝臣,不见任何外客。曹操若赐下府邸,我们便在后院开辟一小块菜地。主公您,每日亲自浇水、施肥、除草。向所有人,尤其是向曹操的眼线们,展示一个全新的刘备。”

我看着刘备那愈发错愕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一个被许都的繁华迷了眼,被丞相的威势吓破了胆,胸无大志,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富家翁,每日只关心自家菜地里萝卜白菜收成的……老农。”

“老……老农?”刘备的嘴角抽动了一下,显然被这个形象给雷得不轻。让他这个天下闻名的英雄,去扮演一个乡下种菜的老头,这其中的反差,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没错。”我肯定地说道,“英雄之气,可以藏于心腹,不可显于眉梢。曹操是枭雄,他识英雄,也杀英雄。但他绝不会对一个真正的‘农夫’,动杀心。我们越是显得无害,越是显得可笑,便越是安全。”

车厢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刘备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这双手,曾提过双股剑,也曾织过席,贩过履。他出身草莽,对农事并不陌生。只是,当他好不容易挣得了“英雄”之名后,再让他亲手将这层外衣脱下,换上一身泥土气,其中的滋味,实在复杂。

许久,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将信将疑,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

“好,就照子安说的办。”

数日后,许都那巍峨的城郭,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与小沛的质朴不同,许都作为大汉国都,天子脚下,处处透着一股森严与恢弘。城墙高耸,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我和刘备,都敏锐地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抑。

街道上巡逻的甲士,目光锐利,他们身上的铠甲,比我们在徐州见过的任何兵士都要精良,腰间的环首刀,在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芒。往来的行人,无论是衣着华贵的官吏,还是寻常的百姓,脸上都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谨慎,仿佛空气中有一根看不见的弦,随时都可能绷断。

这里是权力的漩涡,也是杀机的中心。

曹操派来的官员,将我们安置在了城内的一处驿馆。说是驿馆,其实是一座颇为宽敞的独立院落,环境清幽,显然是经过了特意的安排。

安顿下来后,我借口四处走走,熟悉环境,实则是在暗中观察。

我立刻就察觉到了。

那些眼睛,无处不在。

街角茶楼二楼的窗户后面,一个看似在品茶的客人,视线却一直若有若无地瞟向我们驿馆的大门。对面绸缎庄里,一个正在跟掌柜讨价还价的妇人,她的余光,总是不经意地扫过我们院墙的角落。甚至连路边一个卖糖人的小贩,他摇动拨浪鼓的节奏,都似乎带着某种规律。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将我们牢牢罩住。

就在我转身准备返回驿馆时,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一个身影。

在不远处熙攘的人流中,一个文士打扮的人,正缓步走过。他看起来三十岁上下,面容清瘦,甚至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锐利如鹰,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注视,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只是将目光随意地扫了过来。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我心中猛地一凛。

那不是一个路人该有的眼神。那目光里,没有好奇,没有戒备,只有纯粹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审视与探究。他像一个最高明的匠人,在打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试图看透它的质地,估量它的价值。

那道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不到一息,便一闪而过,快得像一个错觉。

随即,他便汇入人流,消失不见。

我站在原地,后背却沁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知道,真正的对手,已经出现了。

这个许都,比我想象中,还要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