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不甘、恐惧、愤怒,都随着生命的流逝,被这片无情的大海吞噬殆尽。
他像一件真正的货物,或者说,像一片终于“归根”的落叶。
在麻绳的牵引下,沉默地、被动地,随着这艘决定他最终命运的船只。
一起驶向那个他曾经满怀野心离开,如今却以最不堪的方式回归的故乡……青城市。
……
张富贵如同泡沫般消失在茫茫大海。
但他个人的悲剧,仅仅是这场由《无间道》引爆、针对《古或仔》阵营的全面战争中的一个缩影。
他的死,悄无声息,甚至没有在港城掀起一丝涟漪。
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另一场更大、更公开的“处刑”所吸引。
在江浩的精准策划和雷洛恰到好处的官方推动下,针对《古或仔2》恶劣社会影响的舆论攻势。
非但没有随着张富贵的消失而平息,反而如同被添满了干柴的烈火,愈演愈烈!
报纸上,每天都有新的、触目惊心的案例被披露:
某校学生因模仿电影情节组建“帮派”斗殴,致人重伤。
某区青少年犯罪率显着上升,警方直言与某些电影引导有关。
教育界、社工团体联名上书,呼吁关注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毒害。
吕佳辉更是连续发表雄文,以“先知”和“社会良心”的姿态,不断拷问着社会的神经。
将《古或仔2》钉死在“文化毒草”的耻辱柱上。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檄文,引用的数据、案例,都经过江浩这边精心筛选和放大。
形成了一套无可辩驳的“罪证”。
雷洛则充分利用其职权和影响力,在警队内部和公共场合不断强调维护治安、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他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古或仔2》,但他每一次关于打击青少年犯罪、清理不良文化影响的讲话。
都被媒体和公众自然而然地,与正在风口浪尖的《古或仔2》联系起来。
民意沸腾,舆论滔天!
在这种空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下,《古或仔2》这部电影本身已经不再是娱乐产品。
它变成了一个象征,一个引发社会混乱、毒害下一代的负面符号!
去电影院看《古或仔2》,在某些人眼中,甚至变成了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影院的经理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上座率本身也因为口碑和舆论的双重打击而断崖式下跌。
终于,在影片上映期还远未结束的时候,一股无形的、却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更强大的力量发挥了作用。
先是几家主要的连锁影院顶不住舆论压力和潜在的经营风险,率先宣布提前下架《古或仔2》。
紧接着,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他中小影院也纷纷效仿。
最后,在龙港升和魏同还没来得及做出有效反应,或者说,他们已经无力回天的情况下。
《古或仔2》便在舆论的全面裹挟下,被迫提前下架,草草收场!
它甚至没能完整地走完一个正常的电影放映周期。
就像它的导演张富贵一样,以一种极其不体面的方式,被强行驱逐出了公众的视野。
票房的惨败,加上这前所未有的、因负面社会影响而被舆论逼停的耻辱。
标志着《古或仔》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Ip,已经彻底臭名昭着。
其商业价值和社会声誉都跌入了谷底。
龙港升和魏同,不仅没能凭借这部电影打击江浩和雷洛。
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惨重,声誉扫地。
江浩和雷洛,则通过这一场漂亮的舆论战,不仅彻底击溃了对手的商业项目。
更赢得了民心,占据了道德的绝对制高点!
而雷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