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恶狠狠地盯着电视里吕佳辉那张“可恨”的脸,咬牙切齿地说道。
“等着吧,看老子接下来怎么把你们彻底踩死!”
“江浩,吕佳辉,你们一个都跑不了!”
就在张富贵如同小丑般咆哮、沉浸在用票房数字堆砌起的虚假胜利中时。
片场内那些曾与江浩在《古或仔》第一部并肩作战过的演员、场务、灯光师等幕后。
虽然表面上维持着沉默,甚至偶尔被迫挤出一丝附和的笑容。
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鄙夷和清醒的认知。
他们冷眼旁观着张富贵的表演,心中一片雪亮。
“哼,真不知道他在得意什么……” 一位资深场务在心里冷哼。
“这1300万的票房,依我看,八成得归功于江导第一部打下的江山和积攒的人气!”
“观众是冲着‘古或仔’这三个字来的,是冲着陈浩南、山鸡来的。”
“跟他张富贵有半毛钱关系?”
“没错。”旁边一位曾深受江浩指导的配角演员暗自点头。
“咱们这第二部,说白了就是在吃老本。”
“场面是大了,可魂儿没了。”
“剧情推进全靠惯性,人物塑造扁平得像张纸,除了打打杀杀,还剩什么?”
“观众现在或许还买账,但时间一长,能不腻吗?”
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瞥向电视上意气风发的吕佳辉。
以及他身后那象征着《无间道》的海报。
两者的对比,在他们心中引起了更深的触动。
“再看看人家《无间道》……” 一位灯光师压低声音对同伴感慨。
“起步多艰难?”
“就靠着一篇谁都不信的影评硬撑。”
“可人家那1200万,是实打实靠口碑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是从50万真金白银地涨上来的!”
“这含金量,能一样吗?”
“这才是真本事啊。” 有人轻声叹息。
“江导当初能把《古或仔》带火,靠的是创新和那股子精气神。”
“现在拍《无间道》,更是展现了他驾驭完全不同题材的深厚功力。”
“这张富贵……除了会咋呼,会抢功劳。”
“还会什么?”
一种“明珠暗投”、甚至“羞于为伍”的情绪,在这些真正懂行的工作人员心中蔓延。
他们为江浩感到不平,也为《古或仔》这个Ip被如此急功近利地消耗,而感到惋惜。
张富贵此刻的每一句狂言,在他们听来都格外刺耳,仿佛是对电影艺术本身的一种亵渎。
他们沉默着,但这沉默之下,是对江浩和《无间道》的无声敬意。
……
青城市,沈家书房。
沈二河拿着那份详细报道了港城首周票房战况的报纸,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数字和评论。
当他的目光扫过《古或仔2》首周1300万和《无间道》首周1200万的数据时。
脸上非但没有露出担忧,反而缓缓浮现出一抹由衷的、带着赞赏和欣慰的笑容。
他放下报纸,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这个江浩……果然是个人才啊。”
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一旁的吴秋雅刚好端着茶水走进来。
看到丈夫脸上的笑容,又瞥见桌上的报纸,不由得哼了一声。
“首周还落后100万呢,这就把你高兴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