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134章 北孔东渡传儒家

第134章 北孔东渡传儒家(2 / 2)

“咚!咚!咚!”

三声震耳欲聋的炮响,如同惊雷划破黎明的宁静,宣告了这支承载着帝国文化战略使命的混合船队,正式扬帆起航。巨大的船帆在水平舵手和缆绳摩擦的吱呀声中依次升起,饱含着强劲的东南风,推动着这支前所未有的船队,缓缓驶出泉州港,迎着初升的朝阳,驶向碧波万顷的东海。目标,直指东瀛西海省门户——长崎。

船队在海上航行了近十日。得益于郑芝龙这位老海狼的丰富经验和精准指挥,虽途中偶遇风浪,却也是有惊无险。四月二十五日清晨,桅杆顶端的望斗上,了望哨兵发出了激动人心的呼喊:“陆地!看到陆地了!是长崎港!我们到了!”

此时的长崎港,早已接到了飞鸽和快船传书,做好了充分的迎接准备。港口经过了初步的清理和扩建,显得比往日规整了许多。码头上,人头攒动。前来迎接的阵容堪称隆重:有先期抵达、负责接防和维持秩序的大明驻军将领;有已被任命为西海省布政使司参政、通译等职的几位早期归顺的九州岛大名及其家臣(如已剃发易服、身着大明官袍的原岛津家重臣桦山久高);更有无数闻讯赶来、翘首以盼的当地倭人百姓,他们挤满了码头周边的空地、山坡,都想亲眼目睹“天朝上国”派来的“圣僧”与“圣人后裔”是何等风采。

当郑芝龙那支庞大如山、旌旗招展的舰队缓缓驶入港湾时,那巍峨的舰体、林立的炮口、甲板上衣甲鲜明、肃然而立的精锐水师官兵,首先给所有目睹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许多倭人不由自主地跪伏在地,向着舰队的方向叩首,口中喃喃念叨着“天朝”、“王师”等词语,脸上写满了敬畏。

紧接着,当北孔子弟们在礼乐声中(乐队由随行乐工组成),身着华美儒服,气度沉凝地依次登岸时,引起的轰动更甚。他们展示的沉重典籍、古朴礼器,以及那与生俱来的雍容气度,无不彰显着华夏文明的深厚与高贵。孔闻启强自压下心中的波澜,按照事先反复演练的礼仪,与前来迎接的西海省官员见礼,宣示“绍圣”一脉奉旨东渡、传播圣教的使命。

而随后两万僧众的登岸,更是蔚为壮观!各色袈裟在阳光下汇成一片庄严而绚丽的海洋,高僧们宝相庄严,普通僧侣神态平和,合十诵经之声如同海潮般一波波荡漾开来,洗涤着港口喧嚣的空气。慧明大师在白马寺几位长老的簇拥下,手持禅杖,缓步而行,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禅意,令旁观者心生敬仰,不敢喧哗。

“快看!是天朝来的真正高僧!看那气象,定是法力无边啊!”

“还有圣人的后代!孔圣人的血脉竟然来到了我们这里!这是何等的光荣!”

“大明皇帝陛下真是菩萨心肠,不仅派王师平定战乱,还派高僧和圣人来教化我们,给我们带来安宁和智慧!”

港口周围,人山人海,欢呼声、惊叹声、乃至一些饱受战乱之苦的老人激动的哭泣声此起彼伏。许多倭人百姓自发地送上瓜果、饭团、清水,甚至有人当场跪拜,请求高僧摩顶赐福,或请求收录门下。一种对先进文明、宗教救赎以及安定生活的深切渴望,在长崎港的空气里弥漫、发酵。

然而,在这片看似万众归心、热烈祥和的场面之下,冰冷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在港口远处一座可以俯瞰全局的山坡密林中,几双充满怨恨与阴鸷的眼睛,正透过茂密的枝叶缝隙,死死地盯着登陆的队伍,尤其是那些身披袈裟的僧人和身着儒服的孔氏子弟。

“哼!装神弄鬼的秃驴,还有那些酸腐不堪的儒生!”一个脸上带着狰狞刀疤、腰间插着两把太刀的浪人首领,低声咒骂着,他正是忠于旧幕府的残余力量头目之一,化名服部半藏(服部正重)。“还有郑芝龙那个背信弃义的海盗头子!摇身一变,竟成了明廷最忠实的鹰犬!真是我武士道的耻辱!”

“半藏大人,息怒。”旁边一个身形瘦小、几乎与周围阴影融为一体的忍者头目,用沙哑的声音劝诫道,他是伊贺流残党风魔小太郎,“明人势大,舰炮犀利,此时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们要建寺庙,开学堂,传播他们那套东西,必然要分散到各地。一旦他们分散开来,守卫必然薄弱……我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东瀛的武士之魂,尚未泯灭!这片土地,不是靠几本经书和几句佛法就能轻易征服的!”

一丝残忍而冷酷的笑容,在服部半藏脸上绽开。一场针对大明文化渗透的、不择手段的暗中破坏与袭扰,已然在这片看似平静的登陆场之外,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