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霄、钱知晏、周砚辞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操作甚至比一旁指导的天工院匠师还要标准,引得匠师们连连点头,目露赞赏。
“好!好!这才是新时代军官该有的样子!”阅兵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的皇帝朱啸,忍不住对身旁的徐光启赞叹道,“徐阁老,格物致用,强国之本!朕心甚慰!”
徐光启捻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此皆陛下力排众议,兴新学、重实学之果。老臣期盼多年之景象,今日得见,死而无憾矣!”
高杰等少数有实战经验的军官,上手操作倒是不慢,装填击发有模有样。但当考官问及原理和保养细节时,则往往抓瞎:“呃…就是…这么用呗?坏了?坏了就找匠户修啊!”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暴露无遗。
张献忠对此极为不耐烦,他粗暴地抓起火铳,胡乱比划了几下,差点把模型怼到考官脸上,嘟囔着:“格老子的!哪有老子的大刀片子好使!” 引得考官连连皱眉。
杨文岳则再次展现其学习能力。他虽未专门练过,但观察仔细,理解力强,在考官简单指导后,竟也能顺利完成大部分操作,并能说出些道理,显得悟性极高。
藩王与勋贵子弟们,因家境优渥,多有接触甚至把玩过此类新奇器物,有些人还请过懂行的西席或匠人指导,表现竟远胜寒门武夫,虽不及海军学员专业,但也能勉强完成流程,让皇帝和百官再次感到意外。
“看来,富贵之家,于新器接受确有其便利。”内阁首辅袁可立沉吟道,“然,终不及系统研学之精深。”
寒门子弟们则大多束手无策,面对结构复杂的火铳,不知所措,动作僵硬,错误百出,甚至有人因紧张而把模型零件掉在地上,面红耳赤。他们平日温饱尚艰,何谈接触此等昂贵精密的“奇技淫巧”?现实的残酷,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项:海军专项附加考核。
由海军衙门主事俞咨皋亲自提议并主持,考核志愿加入海军者。项目包括:基础航海术(罗盘使用、海图判读)、舰船操控基础(模拟舵台反应测试)、旗语与信号通讯。
此项目,彻底成为了海军学员们的独角戏,其表现堪称惊艳,彻底征服了全场!
海图判读时,他们能迅速在海图上规划航线,避开暗礁,标注水深,计算航程与时间,专业术语脱口而出。
模拟舵台上,他们能根据指令(如“左满舵”、“迎风转向”)迅速做出反应,舵感极佳,船体模拟轨迹平滑准确。
旗语与信号考核时,他们两人一组,一人手持双旗,以各种标准姿势发出信号,另一人迅速解读并回复,动作干脆利落,沟通高效无误!
整个流程,他们操作起来如同本能,团队配合默契无间,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军的、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军事素养!让所有围观的其他武生、考官、乃至看台上的文武百官都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这…这简直是另一支军队!”一位戎马一生的老都督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震撼。
“俞咨皋!你这海军学堂,真是练出了一群…一群海蛟龙啊!”兵部尚书王在晋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他武生,包括杨文岳、李过等佼佼者,于此项则完全成了看客,眼中充满了好奇与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海军作战的复杂与专业。高杰瞪大了牛眼,喃喃道:“乖乖,在海上跑船,比在地上骑马打仗,规矩还多!” 张献忠则嗤之以鼻:“花里胡哨!”但眼神深处,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差距,巨大的差距,在这一刻已不再是鸿沟,而是仿佛隔着一片浩瀚的海洋!
新式学堂的系统教育、科学训练、专业分工,与传统武人的个人勇武、经验传承、师徒授受之间,形成了代差般的对比。皇帝朱啸苦心经营多年,所要打造的新式军官团的雏形,在这一刻,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考核结束,海军学员们整齐列队,向考官敬礼,动作划一,神情自信而沉稳。他们的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高分,更是为整个帝国海军的未来,赢得了无比的重视与期望。
夕阳西下,第三阶段考核落幕。校场之上,人群沉默了许多。许多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仅凭勇力,已无法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将才。知识的重量,技术的威力,从未如此清晰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皇帝朱啸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武生,最终定格在那群深蓝色的身影上,眼中充满了欣慰与坚定的光芒。
“传旨,”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最终评定,务求公允。朕要的,是能带领大明走向强盛的未来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