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弓马骑射比试(2 / 2)

第二项:步射考核。

骑射考核间隙,步射区同样如火如荼。考核标准简单而残酷:立于百步之外,射固定靶十箭,以环数定高下。

这里,是纯粹力量与精度的较量。

强弓的震颤声和箭矢破空的尖啸声不绝于耳。

高杰再次展现了其恐怖的力量。他选择了一张两石力的强弓(约240斤拉力),开弓时臂上肌肉虬结,青筋暴起,弓弦被拉得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射出的箭矢初速极高,呼啸着撕裂空气,狠狠地凿入靶心,往往深入靶心近半,显示出可怕的杀伤力!十箭竟有七箭命中靶心,三箭紧贴靶心,成绩骇人!

“好家伙!这膂力,堪比古之养由基!”围观武生中爆发出惊呼。

张献忠也不甘示弱,他用的是一石八斗弓,力道稍逊,但射速极快,节奏狂野,十箭连珠发射,咄咄咄全部上靶,且散布极小而精准,同样引得满堂彩。

真正令人惊艳的,却是一位来自山东的民间武师,名叫陈二牛,其人貌不惊人,沉默寡言。他用的是一张看似普通的一石五斗弓,但开弓姿势极其标准稳定,呼吸匀畅,瞄准时间极短却仿佛蕴藏着某种韵律。撒放之间,箭矢如同长了眼睛,箭箭直钻靶心!十箭过后,靶心红点处密密麻麻插满了箭矢,几乎难以分辨!成绩统计,竟是十箭全中靶心!

“神射!真是神射!”这下连考官都动容了,纷纷记录。

陈二牛只是憨厚地笑了笑,默默退到一旁。李过在一旁看着,眼中露出敬佩之色,暗自记下了这个名字。

杨文岳的表现再次让人刮目相看。他文武双全,弓术也曾下过苦功。他选择了一张一石二斗弓,力道适中。只见他凝神静气,动作舒展,开弓如行云流水,瞄准时目光锐利,充满了儒将的风采。十箭射出,八箭中靶,其中五箭命中靶心,成绩位列上游,远超许多徒有蛮力之辈。

“好!允文允武,方为国之干城!”皇帝朱啸见状,龙颜大悦,“此子颇有其祖杨博(明中期名臣)之风范!”

步射场上,三位宗室子弟再次面临考验。

朱常汐这次学乖了,毫不犹豫地选了一张力道最弱的一石弓。他深吸几口气,努力回忆着家中武师教导的要点,动作略显僵硬但足够标准。他并不追求速度,每一箭都瞄准许久方才射出。“中了!嘿,又中了!”十箭下来,他竟有六箭上靶,虽都在边缘环数,却已远超预期。他擦了把汗,对刚走过来的朱由桦笑道:“看来这站着射,比跑着射更适合我。”

朱由桦却撇撇嘴,他好面子,硬是选了一张一石三斗弓,结果开弓便觉吃力,箭矢飘忽不定。十箭竟有四箭脱靶,其余也多在靶缘徘徊。他脸色有些难看,嘟囔道:“这弓弦怕是没调教好,忒不顺手…” 朱常汐宽慰道:“由桦兄,过了便好,过了便好。”

朱华堞则再次选择正面硬刚。他挽起一张一石六斗弓,吐气开声,箭去连珠,势头十足。十箭皆中靶,且有三箭命中靶心,其余也多在内环,成绩颇为亮眼。他放下弓,活动了一下酸麻的手臂,看向朱常汐和朱由桦,语气带着几分傲然:“步射之道,无他,唯手熟尔,更需一股浩然之气!二位兄长还需多练。” 朱由桦闻言,面色更沉了几分。

海军学员们在步射上表现平平,大多处于中游水准,他们显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后面的专业科目上。

整个校场东侧,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马蹄奔腾声、弓弦震颤声、箭矢破空声、中靶的闷响声、考官报靶声、围观武生们的惊呼声、喝彩声、以及偶尔的惋惜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澎湃、令人血脉贲张的战争交响曲!

每当有精彩表现,如张献忠的狂野连珠、高杰的力贯千钧、陈二牛的百步穿杨,都会引来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尚武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就连高踞阅兵台上的文武百官,也频频点头,交头接耳,品评着各位武生的表现。

天命军士兵们依旧肃立如松,维持着秩序,但他们的眼神中,也偶尔会流露出一丝对同袍精湛技艺的赞赏和跃跃欲试。龙鳞卫和内厂的密探们则穿梭在人群中,不仅监视有无违规,也在默默记录着那些表现异常出色或可疑的人物。

夕阳西下,初四的考核结束。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暗自咬牙,有人一鸣惊人,有人黯然神伤。成绩被迅速统计、张榜公布。

皇帝朱啸在夕阳的余晖中起身,俯瞰着下方逐渐散去的人群,对左右道:“传统武艺,乃我华夏立身之本,不可偏废。然今日观之,勇武者众,然如杨文岳、海军学员般能文能武者,更为可贵。明日器械考核,当更能见其血性与实战之能。至于宗室子弟…华堞可堪造就,常汐颇有急智,由桦…小聪明终非正道。”

校场之上,热血未冷,战意更浓。所有人都期待着明日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