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43章 痼疾随冬埋旧壤 . 恩情似日耀新天

第43章 痼疾随冬埋旧壤 . 恩情似日耀新天(2 / 2)

她挎着一个半旧的小竹篮,步履沉稳地走出村子,走向河滩。

在那棵熟悉的、虬枝盘曲的歪脖子老柳树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土包,静卧在茸茸新绿中——那是她的丈夫,姬家蔚的坟茔。

坟头上,已经冒出了嫩绿的、仿佛能掐出水来的青草尖儿。

她缓缓地蹲下身,动作轻柔地拔掉坟边残留的几根枯黄草茎,没有哭泣,脸上平静得像雨后初晴、被洗刷得一尘不染的田埂。

她放下竹篮,端出一只粗瓷大碗,碗里两只蒸得暄软白胖的大馒头,正袅袅地冒着诱人的热气,甜丝丝的麦香顺着轻柔的春风飘散开去。

接着,她又拿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方洗得发白、边缘已经磨损、却依旧干净整洁的旧手帕。

手帕的边角处,还残留着几道洗不净的、暗褐色的血渍印记——那是当年家蔚咳血时,她一遍遍为他擦拭留下的痕迹。

她将这块承载着太多辛酸与记忆的手帕,轻轻地、郑重地按进坟前湿润冰凉的泥土里,指尖沾上了带着春天气息的、微凉的泥土。

“家蔚,”她开口,声音不高,平缓而温和,如同脚下缓缓流淌、低吟浅唱的南三河水,“我来看你了。”

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过柳枝,新生的.嫩叶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温柔地应和。

“瞧见没?”她把装着白面馒头的粗瓷碗往坟头又推近了些,“这是河西咱自个儿地里长出的麦子,磨成粉蒸的。白面馍,管够吃了!”

她把手轻轻按在自己曾经病痛、如今却无比清爽的胸口,“我这身子骨啊,大好了。以前那‘痨病鬼’的晦气名头,被共产党的神医,像拔稗草一样,连根拔了!

干干净净!”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证明什么,“现在喘气,胸口敞亮!清爽透亮!”

她望着那朴素的坟头,目光仿佛能穿透厚厚的泥土,看到当年丈夫蜷缩在四面漏风的破炕上,咳得撕心裂肺、佝偻着身子直不起腰,连一口热乎的稀粥都喝不上的凄凉模样。

“你呀,”她轻轻地、长长地叹息一声,语气里没有埋怨,只有岁月沉淀下来的无限感慨和深深的怜惜,“没赶上……没赶上这好时候。没赶上这……头顶上……换了的新天。”

她的指尖,带着无尽的温柔,轻轻拂过坟头那冰凉湿润的泥土,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一个熟睡中的婴孩。

“甭惦记了,”她喃喃自语,声音低柔却清晰,“楜子、忠兰、忠云,都好。

河西、河东,咱穷苦人头顶的天,是真真正正……亮了!”她抬起头,目光越过轻轻摇曳的嫩绿柳枝,投向远方。阳光下,那片广袤的土地被翻身做了主人的农民们精心耕耘,焕发出勃勃生机。

她的目光一直延伸到辽远的天际线,那里,天空湛蓝,一望无际。她的声音很轻,很轻,却像一枚枚被千钧之力砸进新生泥土里的木桩,坚定无比,牢不可破:

“这恩情,我虞玉兰,这辈子,下辈子,世世代代,都得拿命,跟到底了!”

温暖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瀑布,慷慨地铺满了整个苏北平原,把她挺直如松的背影和那座孤寂却承载着过往的坟茔,都温柔地融进这辽阔、温暖、充满无限希望的春天里。

南三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大地母亲坚实而永恒的脉搏。

在无声地宣告:那个充满血泪与压迫的旧时代,已被彻底埋葬;而这个属于人民、充满光明与力量的新时代,正如同这滚滚东流的河水。

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地奔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