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午后,两人在客栈后院活动筋骨,一时兴起,便以院中树木为目标,比试起箭术来。
太史慈向来弓马娴熟,对自己的箭术极具信心,只见他凝神静气,挽弓如月,连珠箭发,嗖嗖之声不绝于耳,箭箭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无比地钉在百步之外临时划出的简陋靶心之上,箭簇深入木靶,尾羽微颤,显示出极强的穿透力与稳定性,这手箭法,已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神射。
然而,轮到黄忠时,这位平日里沉稳如山、不善言辞的汉子,只是默不作声地拿起一张客栈找来、看似普通的硬弓,随手试了试弓弦的力道,甚至没有像太史慈那般长时间的瞄准,只是凭借着一种历经无数生死搏杀、千锤百炼后形成的、近乎本能的恐怖感应,张弓、搭箭、松弦!动作流畅自然,仿佛与手中的弓箭融为一体!
“嗖——!”
一声格外锐利刺耳的破空之声响起!那支普通的箭矢,此刻却如同被赋予了灵魂与生命,化作一道肉眼难以捕捉的流光,以惊人的速度后发先至!它不仅精准无比地射穿了太史慈先前稳稳钉在靶心上的那支箭的箭杆尾部,将其从中剖开!
更可怕的是,它自身余势竟丝毫不减,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噗”地一声深深钉入木靶中心,箭羽因巨大的动能而剧烈震颤,发出持续的“嗡嗡”声响!
这神乎其技、近乎于道的一箭,让原本对自己箭术极为自信的太史慈看得是目瞪口呆,半晌回不过神来!内心深处涌起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彻彻底底的折服!
他直到此刻才真正明白,主公为何会对黄忠如此看重,如此礼遇。这不仅仅是一位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沙场万人敌,更是一位将箭术锤炼到了堪称宗师境界的无双神射手!自己那手曾引以为傲的箭法,与之相比,确实还存在着肉眼可见的、需要仰望的差距。
见到黄旭身体恢复速度远超预期,精神状态也一日好过一日,凌云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彻底放下。他将黄忠唤到自己房中,神色温和而郑重地商议道。
“汉升,看到旭儿恢复得如此之好,我心甚慰。襄阳虽好,终是客居之地,非长久之计。我意,我们再在此地盘桓休整两日,让旭儿再好生调养适应一下,两日之后,便正式启程北上,返回我们的根基之地——朔方。你以为如何?”
黄忠此刻对凌云已是死心塌地,敬若神明,言听计从。更何况,他内心深处也无比渴望能早日带着家人,抵达那个被主公描述为充满希望、更为安全稳定的朔方,更是心心念念着主公所承诺的、那位能创造生命奇迹的神医华佗。
他毫不犹豫,抱拳躬身,声音铿锵有力:“全凭主公安排!主公思虑周详,处处为忠等着想,忠,感激不尽,无有不从!”
“好!”凌云见他如此坚决,心中亦是高兴,点头道,“那就如此定了。这两日,你们一家人好生相聚,也做些准备。路上所需的一应物品,我会让子义去悉数置办齐全,务必保证舒适周全。汉升,你放心,到了朔方,那里有更好的医师,更安稳的环境,旭儿的病定能根治,你们一家,也必将迎来全新的生活!”
黄忠重重地点头,胸腔中被巨大的感激和坚定的信念所填满。
他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窗外,落在那不远处的小院里,正由妻子和女儿黄舞蝶一左一右小心护着、努力而认真地练习着走路的儿子黄旭身上。
看着儿子那虽然缓慢却无比坚定的步伐,看着妻子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黄忠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昂扬斗志。
他知道,从决定追随这位年轻却如同再造恩主般的主公那一刻起,他们一家人的命运轨迹已被彻底改变,一条截然不同的、铺满了希望与光明的康庄大道,正在他们的脚下,向着北方,向着朔方,坚实而清晰地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