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群美传 > 第87章 一路上的“太平道”灾祸

第87章 一路上的“太平道”灾祸(2 / 2)

他们经过的许多村庄,明显能感觉到在田地里劳作的农夫数量减少了,即便仍在耕作的人,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常飘向村口或某个固定的方向。

时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不是在自家田头,而是在村中的大树下、土垣旁聚在一起,神色诡秘地低声交谈,眼神中交织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狂热、期盼以及对外来者本能的警惕。

在一些稍具规模的城镇集市上,甚至能公然看到有人设摊兜售那些画着扭曲符咒的明黄色布条,口中念念有词,向来往行人保证能“祛百病、消灾祸”。

“几位先生请看,”一次,队伍路过一个略显破败、气氛沉寂的村庄时,荀攸目光锐利地瞥见村口一处明显是新搭建的、简陋无比的土石祭坛,上面还残留着香烛的痕迹,他压低声音对身旁几人说道,“此等僭越礼制、怪力乱神之景象,如今在兖、豫、青、徐等州郡,已非孤例,几乎随处可见。”

戏志才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与厌恶:“装神弄鬼,愚弄乡野村夫之辈!我敢断言,这些所谓能治百病的‘符水’,多半是些毫无用处的草木灰烬混合清水,纯粹是骗些钱财、聚拢人心的把戏罢了。”

郭嘉仰头灌了一口酒,辛辣的液体似乎让他精神一振,眼神却异常清醒和冰冷,他抹了抹嘴角,淡淡道:“志才兄所言,自然不差。但这太平道真正可怕之处,从来就不在于那符水是否真能治病。”

“而在于他们竟能如此高效、如此隐秘地将这张大网,编织到了帝国最底层的乡野闾巷之间,并且获得了如此多的拥趸。你们可曾留意到,我们所经之处,许多地方原有的三老、亭长、里正等乡官,其威信与号召力已大不如前,形同虚设。”

“反倒是那些太平道内部所谓的‘渠帅’、‘祭酒’、甚至只是一个‘师兄’,说出来的话,在这些村民眼中,比官府的告示、官吏的命令还要管用。”

凌云心情沉重地点头,他这一路亲眼所见,印证了郭嘉的判断。他曾看到一个村子因为灌溉争水而发生械斗,官府派来的小吏调解了数次都无效,双方依旧剑拔弩张。

最后还是一位闻讯赶来的太平道“师兄”出面,不知说了些什么,双方竟真的偃旗息鼓,各自退去。

他也曾看到,有贫苦的农户家中有人患了急症,不去延请郎中,反而变卖家当,甚至借下高利贷,只为去求一道“太平符箓”或一碗“神水”,结果往往是病人延误救治而亡,家中也因此陷入更深的绝望与贫困。

“吏治腐败,苛政如虎,民生多艰,百姓申诉无门,生活毫无保障与希望,便只能将渺茫的生路寄托于这些虚无缥缈的神只之力与末世预言。”

凌云望着远处荒芜的田埂和面有菜色的零星农夫,沉痛地叹息道,“张角、张梁、张宝兄弟等人,正是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

他们在帝国最虚弱、最麻木的底层,悄无声息地编织了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只待时机成熟,登高一呼,届时恐怕就真是星火燎原,势不可挡了。”

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如同嗅到血腥气的猎豹:“主公所言,一针见血。如今这青、徐、兖、豫等地,就像是被烈日曝晒了许久的、堆满了干柴的旷野,只差一颗火星落下,便能燃起冲天大火。”

“而朝廷……唉,恐怕洛阳城里的衮衮诸公,还沉醉在表面的太平笙歌之中,对此或是视而不见,或是……无能为力。”

郭嘉懒洋洋地重新靠回车辕上,语气却带着一种冰冷的、仿佛能预见未来的锐利:“所以,我们的动作必须要快。要在这场注定要烧起来的燎原大火落下第一颗火星之前,尽可能多地积蓄力量,网罗人才,抢占先机。”

青州此地,民风素来彪悍慷慨,又因靠海多盐、土地兼并等问题,饱受官府与豪强双重压迫,民怨积蓄已久,正是太平道重点经营、潜力巨大的地区。同时,这里也必然隐藏着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豪杰之士。此地,正是我们观察时局动向、招揽可用之才的绝佳所在。”

众人的心情都因沿途所见所闻而变得有些沉重与紧迫。这乱世将至的征兆已经如此明显,如同病人膏肓者体表浮现出的不祥斑点,而洛阳城中的那位天子和大将军何进,似乎还茫然未觉,或是陷于内斗而无暇他顾,或者说,面对这积重难返的沉疴,已然无力回天。

带着这份愈发强烈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一行人默默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马蹄踏起烟尘,车轮碾过古道,穿过兖州东部略显荒凉的地带,终于进入了此次东行的目的地——青州地界。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东莱郡,黄县。根据凌云脑中那些模糊却至关重要的历史记忆,以及沿途有意无意的打听印证,那位未来勇贯三军、义薄云天、忠勇无双的少年英豪太史慈,此时很可能还只是东莱郡治下的一名郁郁不得志的小吏,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能否在这即将点燃的乱世烽火燎原之前,抢先一步,将这枚埋没于尘埃之中的未来将星寻得并纳入麾下,使其忠诚与勇武为自己未来的宏图大业效力,这成为了凌云此次青州之行除观察太平道之外,最为关键的目标。

马蹄声声,急促而坚定,载着众人的期望、谋划与一丝寻宝般的兴奋,向着东北方向的东莱郡,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