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群美传 > 第83章 秉烛夜谈

第83章 秉烛夜谈(1 / 2)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彻底沉入墨蓝,暮色四合,几颗明亮的星子悄然点缀在遥远的天幕之上。

然而,荀氏别院内的讨论气氛却愈发浓厚深入,众人兴致正高,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仿佛照亮了这间静室,毫无散去歇息之意。

荀彧见夜色已深,便温言提议,声音在静谧的夜色中格外清晰:“凌兄,今日与你一番畅谈,实是相谈甚欢,令人意犹未尽,只觉还有许多未尽之言。若不嫌弃寒舍简陋,不妨便在此处秉烛夜谈,我已命人去准备些简单的饭食,我等边吃边聊,继续这未尽之谈,不知凌兄意下如何?”

荀攸、陈群等人亦纷纷出言附和,目光中皆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与期待,显然都被凌云(凌风)方才展现出的非凡见识与惊人预言所吸引,渴望能与这位神秘而深刻的“游学士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凌云心中亦觉此机会千载难逢,正欲欣然答应,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身旁始终如同磐石般侍立的李进(李锦)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目光中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立刻心领神会,李进这是在担心他身处陌生环境的安全,以及客栈内由典韦看守的那些至关重要的财物(琉璃与资金)。

凌云略一思忖,心中已有决断,他转向李进,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吩咐道:“李锦,你先行一步回客栈,务必亲自告知恶来(典韦),就说我等在此处与荀文若先生、荀公达先生等诸位高士夜谈,一切安好,让他不必挂心。

但需再三叮嘱他,务必恪尽职守,守好所有行李物件,不得有丝毫懈怠。你告知他后,若觉自身疲惫,便在客栈休息,不必急着回来;若是想来,再返回此处亦可。”这番安排,既安抚了李进的担忧,也显示了对典韦的信任与对局面的掌控。

李进嘴唇微动,显然内心更希望能留下贴身护卫主公,但见凌云眼神坚定沉稳,知他心意已决,且考虑到此地乃是名满天下的荀氏别院,安全应无大碍,只得抱拳躬身,沉声应道。

“是,公子。属下明白,这便即刻去告知恶来兄,随后即返。”他深深看了凌云一眼,那眼神是在无声地提醒主公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小心应对,这才转身,步履稳健而迅速地离去。

不多时,几名侍女悄无声息地送上了虽不奢华却颇为精致可口的饭食与温好的酒水。几人便暂且放下沉重的话题,一边用着简单的晚膳,一边继续着方才未尽兴的交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室内的气氛在酒意的熏染下愈发显得融洽而坦诚,话题也逐渐从宏大的天下大势,转向了更为贴近个人内心、关乎未来道路的领域——个人的志向与抱负。

荀彧率先放下手中的竹箸,目光清澈如水,缓声开口,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充满了传统士大夫那种深沉的责任感与近乎理想主义的光辉。

“值此乱世飘摇,社稷震荡之际,彧不才,平生之志,惟愿竭尽这区区股肱之力,效仿古之忠贞节士,坚守臣节,匡扶这日渐倾颓的汉室江山,以期济世安民,使天下重归安宁。纵然前路艰险,荆棘遍布,彧亦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志向,根植于对汉室正统的忠诚与儒家济世情怀。

荀攸接口道,语气更为平实内敛:“公达之志,与文若大抵相类,皆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然攸自知才具,或更愿居于幕后,参赞军机,运筹帷幄,以奇谋妙计辅佐明主,扫平祸乱,奠定基业。”他的志向更侧重于实际的谋略规划与执行,带有鲜明的务实色彩。

陈群则面容肃然,语气郑重地说道:“群以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朝如何更迭(他未明言,但隐含此意),礼法制度、纲常伦理,乃立国之根本,秩序之基石。吾之志在于,整饬崩坏的朝纲纪法,厘定清晰可行的典章制度,使上下尊卑各有其序,百官万民各安其分,则天下纷乱或可因此而定。”

他的志向在于制度建设与秩序重建,带有浓厚的法家与儒家结合的色彩。

戏志才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几分不羁与洒脱的笑意,说道:“志才平生闲散惯了,受不得太多拘束。但求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位真正的明主,能尽展胸中所学。”

“于这纷繁复杂的乱世棋盘之上,从容落子,布局天下,与各方豪杰智者对弈一番,也算是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不负平生所学。”他的志向更为超脱和个人主义,追求的是才智的极致施展与参与历史创造的快意。

最后,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尚未明确表态的凌云,以及那个自从李进离开后,就一直歪靠着凭几、显得更加慵懒、几乎没怎么说话的郭嘉身上。

郭嘉懒洋洋地调整了一下坐姿,晃动着手中那只小巧的青铜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在烛光下荡漾,他似笑非笑地看向凌云,那双仿佛能洞悉人心的眼睛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与挑战:“凌兄见识超卓,非常人可比,每每所言,皆能发人深省,甚至……石破天惊。不知凌兄胸怀之志,又是如何一番光景?嘉,愿闻其详。”

凌云心知肚明,此刻已到了展现自己核心政治理念与价值观、以此吸引或者说“筛选”潜在志同道合者的关键节点。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将周遭的空气与那跳跃的烛光都纳入了胸壑,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专注的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仿佛超越了这个时代纷争的冷静、明晰与一种内在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