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灼热,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毫不掩饰地在高顺那刚毅沉稳、郝昭那锐气逼人的脸庞上来回扫视,越看越是心花怒放,越看越是觉得与史书中的记载隐隐吻合!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上天待我凌云,何其厚也!
高顺感受到凌云那发自内心的、毫不作伪的重视与近乎狂喜的热情,他那向来古井无波的沉静眼神中也难以抑制地掠过一丝波澜。
他依旧保持着言简意赅的风格,声音沉稳答道:“将军于狼山亲冒矢石,大破胡虏,扬我汉家威仪,保境安民,功在千秋。归来之后,又不惜重金,建碑立祠,抚恤战死英烈之家属,仁德遍施朔野。
顺,虽只是一介草莽布衣,亦深深感佩将军之勇武与仁义,心向往之,故特来相投,愿效犬马之劳,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旁边的郝昭也立刻接口,声音清脆,语速稍快,显露出年轻人的锐气与真诚:“昭亦久仰将军威名,如雷贯耳!今日初至朔方,见城中秩序井然,百姓面色红润,安居乐业,市井繁华更胜内地州郡。
军中将士操练严谨,士气高昂,军容鼎盛。更在城外亲耳听闻将士与百姓同唱那首《精忠报国》,歌声雄壮,气吞万里,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昭深感将军乃真正匡扶天下、拯救黎民之明主,故愿附骥尾,略尽绵薄之力,以供驱策!”
原来如此!凌云心中豁然开朗,一切都有了答案。狼山那场艰苦卓绝的大胜,打出了他凌云的赫赫军威,也让“朔方军”的名号响彻边塞;英烈碑与隆重的祭奠,以及《精忠报国》那凝聚了民族气节与忠勇精神的壮歌,则塑造了他重情重义、心怀将士的仁主形象;
而朔方城在他的治理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严整秩序,则昭示了未来的巨大潜力和强大的凝聚力。这一切综合起来,如同最明亮的灯塔,才终于吸引了高顺、郝昭这等身负惊世之才、眼光高远、绝不轻易投效庸主的风云人物主动来归!
“得二位贤士不弃,倾心相投,如同高祖得韩信、光武得冯异!此乃云毕生之大幸!亦是整个朔方军民之大幸!未来扫平胡尘,匡扶汉室,正需倚重二位大才!”
凌云紧紧握住两人的手,力道之大,显示着他内心的激动与诚挚。他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在不远的将来,在高顺这位练兵大师的亲手操练和统领下,一支披坚持锐、纪律严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新陷阵营”正在校场上挥汗如雨,逐渐成型,将成为他麾下最令人胆寒的钢铁雄师!
而在郝昭这位防守大师的精心布置下,眼前的朔方城,乃至未来更多的关隘、城池,都将被打造得固若金汤,成为任何敌人都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
心潮澎湃之下,凌云立刻朗声下令:“来人!速速设宴!为我二位贤士接风洗尘!”同时,他吩咐亲兵,“快去请蔡邕先生、顾元叹先生,王璨先生。还有典韦、张辽、满宠诸位将军、先生过府一叙!”
他要让麾下所有的核心成员都亲眼见证,都清楚地认识到,他凌云的气运正在勃发,他凌云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从今日起,他的麾下,再添两位足以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堪称擎天之柱的顶级人才!
当晚的接风宴设在将军府的正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凌云亲自作陪,与高顺、郝昭把酒言欢,相谈甚欢。
席间,他特意与高顺讨论起步兵结阵、器械运用、攻坚拔寨的具体战法,高顺对答如流,见解精深独到,思路严谨缜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绝非寻常只知冲锋陷阵的武将可比。
而与郝昭探讨起城防体系的构建、守城器械的改良、应对各种攻城手段的策略时,郝昭亦是思路清奇,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巧妙构想,显示出其在防守一道上无与伦比的天赋。
看着在主位上神采飞扬、与两位新晋大将侃侃而谈的凌云,再看向坐在下首,虽然话语不多却气场沉稳如山的高顺,以及眼神锐利、充满朝气的郝昭,席间众人亦是心思各异。蔡邕抚着长须,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对于凌云能吸引如此人才,深感与有荣焉。
顾雍手持酒杯,眼中精光闪动,默默观察着新来的二人,心中对凌云的评价和未来的规划,又有了新的考量。典韦瞪着铜铃大眼,看着高顺那结实的身板,感受到了对方体内蕴含的不俗力量,张辽则对郝昭流露出的机敏与锐气颇感兴趣,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生出了日后切磋较技的心思。
而作为负责律法与内部监察的满宠,则依旧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将高顺、郝昭的言行举止记在心中,冷静地分析着他们的性格与能力,心中对凌云这位主公的魅力和潜力,评价不由得再次拔高。
凌云深切地知道,随着高顺、郝昭这两位专项顶级人才的加入,他麾下的人才拼图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坚实。
他的势力,将不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超凡勇武和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而是开始建立起一套涵盖军事进攻、城池防守、内政治理、律法监察等各个方面的、坚实而高效运转的体系。
潜龙在渊,已久矣。如今,羽翼渐丰,鳞爪已现,其势已成,腾飞九霄,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