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204章 江澈的内心独白:懂了,功劳你拿走,千万别提我!

第204章 江澈的内心独白:懂了,功劳你拿走,千万别提我!(2 / 2)

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澈的内心,早已乐开了花。

懂了!太懂了!功劳您拿走,风头您来出,以后千万别再提我,让我当个安静的背景板就行!

他重新低下头,目光再次落到那个被红笔圈起来的问题上。

现在,这个问题在他眼里,不再是催命符,而是一道升华主题的附加题。

他要做的,就是把这道题,答得漂漂亮亮,答出水平,答出高度,让周国华满意,让省里震惊,让自己的“展品”人设,彻底立住。

他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上一世在省厅办公室里,旁听过的无数次高级别务虚会,接触过的那些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此刻都化作了清晰的字符,在他脑海中排列组合。

“书记,”江澈再次抬起头,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从容,“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周国华的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

“第一,是经济层面。‘林业碳汇’项目,它的核心不是一笔一千二百万的交易,而是为我省广大的欠发达山区,找到了一条‘点绿成金’的现实路径。它证明了绿水青山,确实可以不通过破坏性开发,就能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为全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青阳样本’。”

周国华的眼睛亮了。

“样本”这个词,用得好,用得妙!这正是他最想听到的!

“第二,是社会层面。这个项目的成功,将极大地提振全省山区县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它告诉我们,落后地区不一定只能跟在发达地区后面吃剩饭,我们同样可以在新的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这对于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周国华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换道超车”!又是一个精辟的提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战略层面。”江澈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却更显力量,“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青阳县,作为一个基层的、贫困的县城,主动思考,大胆创新,率先闯出了一条路。这说明了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周国华,一字一句地说道:“这说明了,我们基层的干部,是能够深刻领会并主动践行中央精神的。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喂饭,而是主动地去找米下锅。这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站位,一种执政能力,一种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这,才是这个项目背后,最大的战略意义!”

话音落下,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周国华呆呆地看着江澈,手里的茶杯微微晃动,溅出了几滴茶水,他却浑然不觉。

他脑子里,只剩下江澈刚才那番话在反复回响。

“青阳样本”、“换道超车”、“政治站位”、“执政能力”……

这些词,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一篇报告增色不少。而江澈,却在短短几分钟内,信手拈来,将它们完美地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把一个县级项目的意义,直接拔高到了关乎全省发展模式和干部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

这……这哪里是一个乡镇上来的年轻人能有的见识?

这分明是一个在省级层面浸淫多年、对宏观政策有着深刻洞见的顶级幕僚,才能有的手笔!

周国华看着江澈那张年轻却沉稳的脸,心中翻江倒海。

他原以为自己是发现了金子,现在才明白,自己发现的,是一座深不见底的金矿!

“好……”良久,周国华才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

他站起身,走到江澈面前,再一次,抬起手,重重地拍在他的肩膀上。

这一次,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但江澈能感觉到,那手掌传来的力道,比刚才更重,也更坚定。

“去吧。”周国华收回手,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他们,都在等你。”

江澈站起身,对着周国华,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当办公室的门在身后轻轻关上的那一刻,他脸上那副“鞠躬尽瘁、不负所托”的沉重表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透着舒坦。

他迈开步子,走在县委办公楼安静的走廊里,脚步轻快得几乎要飘起来。

去他妈的抛头露面,去他妈的万众瞩目。

只要能换来日后的清闲安稳,今天这场戏,老子演了!

他甚至开始在心里哼起了小曲。

当他重新回到那间小会议室的门口时,脚步停了下来。

他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领,将脸上那股“大功告成”的轻松惬意,重新切换回“谦逊沉稳”的模式。

推开门,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灯光已经架好,摄像机也对准了主位的椅子。

张一谋导演见他回来,立刻站起身:“江澈同志,可以开始了吗?”

江澈的目光,越过导演,落在了那台黑色的摄像机镜头上。

镜头后面,是林晓那双带着探究和一丝困惑的眼睛。

她似乎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去书记办公室待了十几分钟,这个男人身上的气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的他,像一只被逼到墙角的猫,浑身写满了抗拒和警惕。

而现在的他,平静,从容,甚至……眼底深处还藏着一抹她看不懂的、近乎愉悦的光。

江澈迎着她的目光,嘴角微微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然后迈步,径直走向了那个被聚光灯照亮的采访位。

他坐了下来,坦然地面对着镜头,面对着林晓。

“张导,”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房间,“我们,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