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澈在这部分的设计上,倾注了毕生的“甩锅”绝学。
他提出的第一步,不是立刻上项目,而是“成立青阳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工作领导小组”。
这个小组的组长,必须是县委书记周国华。常务副组长,是县长。副组长,则是所有相关的副县长和常委。
至于他自己?他连小组成员名单都没把自己写进去。他很清楚,周国华到时候一定会把他加进去,但他的目标是,只当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秘书,绝不承担任何实际工作。
领导小组,副主任是发改、财政、林业、环保等各大局的一把手。
先把所有人都拉下水,把责任捆绑在一起,这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至于具体工作,江澈更是将其拆分得明明白白。
发改局负责与省市发改委对接,研究政策可行性;林业局负责清点林场资源,测算碳汇储量;环保局负责研究排放标准;财政局负责测算投入产出比……每一项工作,都明确到了具体的单位,但又都只是“前期调研”。
整个方案看下来,洋洋洒洒几千字,气势磅礴,逻辑严谨,但核心思想只有八个字:领导挂帅,全员参与。
江澈一边写,一边在心里冷笑。你们不是喜欢内卷吗?行,我创造一个更大的卷缸,把所有人都装进去,大家一起卷,谁也别想闲着。只要所有人都忙起来,就没人有空来烦他这个只想摸鱼的小秘书了。
凌晨三点,窗外的县城早已沉睡,只有几盏路灯在夜色中散发着孤独的光。
江澈终于敲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后背都僵硬了。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清冷而新鲜的空气涌了进来,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他回头看了一眼电脑屏幕上那份堪称完美的报告,一种复杂的成就感和深深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
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交上去,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周国华会如获至宝,县长办公会上的其他领导会被这份报告的格局和远见所震慑。青阳县的官场,将因为这薄薄的几页纸,而迎来一场剧烈的震动。
而他,这个报告的始作俑者,又一次成功地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他将报告打印出来,打印机工作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拿起那几张还带着温度的纸,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错漏。
就在他准备将报告装进文件夹时,他的指尖突然微微一颤。
系统那久未有动静的【危机预感】技能,在这一刻,毫无征兆地被触发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悄然爬上。
他再次看向手中的报告,目光落在“稳步推进”那一章节,他将所有部门都罗列了进去,唯独……漏掉了一个。
县长。
整个方案,都是以县委书记周国华的意志为主导,成立的领导小组也是书记挂帅。这在县委办看来是理所当然,但在县政府那边看来,却是一种赤裸裸的越权。
周国华是县委书记,主管党务和全局方向。而具体的经济项目实施,是县长的职权范围。这个“林业碳汇”项目,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项目。
他写的这份报告,虽然将县长列为了常务副组长,但在整个行文气势上,完全是县委在主导,县政府倒像是成了一个执行部门。
明天,周国华是要在县长办公会上提出这个方案。
在一个以县长为主的会议上,拿出一份完全由县委主导的方案,这不亚于直接在县长的地盘上发起挑战。
江澈的额角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太想把事情搞大,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却忽略了官场中最基本的力量平衡。周国华和县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他这份报告,就像一根导火索,很可能会提前引爆两人之间的矛盾。
而他,这个起草报告的秘书,一旦被有心人注意到,就会立刻成为双方角力场中最脆弱的那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