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一股巨大的狂喜和酸楚瞬间冲垮了她一直紧绷的神经。她抱着那个沉甸甸的铁盒子,靠在冰冷潮湿的井壁上,肩膀开始无法抑制地耸动。
二十年了。
她为之奋斗、为之挣扎、为之夜不能寐的真相,此刻就静静地躺在她怀里。
她没有哭出声,只是将脸埋在铁盒上,任由压抑了二十年的泪水,无声地融入了这口枯井的黑暗之中。
回到县城酒店,已经是凌晨三点。
林晓反锁房门,拉上窗帘,将那个从井底带回来的铁盒子放在了桌上。她洗了很久的手,直到指甲缝里再也看不到一丝污泥。
然后,她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用毛巾小心翼翼地擦干了盒子上的水汽和泥土。
盒子没有上锁,只是用插销扣着。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它。
里面,是一本用塑料薄膜密封好的账本。封皮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深蓝色硬壳,上面用钢笔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青龙镇财政所。
翻开账本,熟悉的父亲的笔迹映入眼帘。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工整得如同印刷体。
这才是真正的原始总账!
与那份栽赃的假账不同,这本账上,每一笔救灾款的去向都明明白白,有经手人签字,有乡镇领导的批条。而其中最大的一笔款项,正是被王志强以“防汛工程预付款”的名义挪走,批条上,王志强的签名龙飞凤舞,嚣张至极。
铁证如山。
林晓将账本的每一页,都用手机高清翻拍下来,连同那个神秘人发来的照片证据,分门别类地存好。
做完这一切,她没有去睡觉,而是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此刻的她,已经从一个为父寻仇的女儿,变回了那个在法庭上无坚不摧的精英律师。她的眼神恢复了惯有的冰冷和锐利,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
她写的不是一封声泪俱下的控诉信,而是一份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实名举报材料。
材料的开头,是她的个人信息、律师执业证号和身份证号,表明了她对自己所说的一切,负全部法律责任。
正文部分,她没有用任何煽动性的词汇。她像一个冷静的叙事者,将二十年前那起“贪污挪用救灾款案”的始末,用法律人的语言,重新梳理了一遍。
她将所有证据分成了四个部分:人证(张文清的忏悔书)、物证(假账底稿、王志强字据、原始总账)、逻辑链(王志强作为副手,是案件的最大受益者)、以及新的线索(原始总账的发现过程)。
每一个论点,都附上了对应的证据照片作为附件。她甚至用红框标出了关键证据的核心内容,比如王志强的签名,假账与真账上关键数据的差异对比。
整份材料,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形成了一个无法辩驳的闭环。任何一个有经验的纪检干部看到这份材料,都会明白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桩惊天冤案。
在材料的最后,她写道:
“……基于以上事实与证据,我,林晓,作为原青有人林国栋的唯一女儿,现以公民身份,实名举报现任邻市副市长王志强,在二十年前,涉嫌诬告陷害、贪污挪用公款、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及票据等多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恳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的态度,成立专案组,复查此案,还蒙冤者一个清白,让真正的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我将全力配合组织调查,并对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写完最后一个字,天已经亮了。
林晓将材料打印出来,连同所有证据的照片,装进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里,用胶水密封。
她没有去青阳县的邮局,也没有选择市里的邮政系统。她开车返回了省城,直接来到省邮政总局的特快专递(ES)窗口。
她要确保这份承载着二十年冤屈的举报信,能以最快、最安全、最不容忽视的方式,绕过所有可能存在的阻碍,直接递交到收件人的办公桌上。
在收件人一栏,她一笔一划,清晰而用力地写下了几个字: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收。”
当她将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递进窗口,拿到那张写着邮件编号的回执单时,她知道,自己已经按下了引爆器的开关。
一场足以震动两个地级市官场的风暴,即将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而她,将站在风暴的中心,等待一个迟到了二十年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