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时间:1998年至2000年。
职务:不限。
他点击了搜索。
一长串名单弹了出来,足有上百人。江澈没有急着一个个去看,而是将搜索结果直接导出成了一份Excel表格。
这是第一步,建立一个基础的人员名单库。
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搜索了同一时期,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刑侦部门的所有在编人员名单,同样导出。
他现在手里有了三份名单,囊括了当年公检法系统里所有可能接触到这起案子的人。
做完这一切,他并没有停下。
他打开了县委办的内部资料库,开始搜索一个关键词:“书法”。
他想看看,当年县里有没有举办过什么干部职工书法比赛、书画展之类的活动。一个写字如此有特点的人,很可能会在类似活动中留下痕迹。
搜索结果很快出来了。九十年代末,机关单位的文化生活远比现在丰富。他找到了好几份关于“迎回归”书法比赛,“庆国庆”书画展的红头文件和获奖通报。
江澈一份份地点开,仔细地浏览着上面的获奖名单。
当他点开一份一九九九年举办的“全县政法系统廉政书法作品展”获奖名单通报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青年组二等奖的位置上。
获奖人:周伟。
单位:县人民法院。
江澈的心跳,漏了一拍。
就是他!
他立刻回到刚才导出的法院人员名单表格里,用“周伟”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表格里跳出了两个同名同姓的人。
第一个周伟,一九九八年时已经五十四岁,是民事庭的一名老法官,履历显示他两年后就退休了。一个快退休的老同志,大概率不会去参加青年组的书法比赛。
那么,只剩下第二个了。
江澈的目光,落在了第二行数据上。
周伟,男,一九七二年生。一九九五年进入县法院工作,一九九八年任执行庭助理审判员。
年龄对得上,单位对得上,职务也基本吻合。
江澈感觉自己距离真相,又近了一大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点开这个周伟的详细履历,看看他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
但他忍住了。
直接查询某个特定的人,尤其是政法系统的人,风险太高。他需要一个更稳妥、更不易被察觉的理由。
江澈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开始构思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他需要一个由头,一个能让他名正言顺地去调阅一个二十年前基层法官档案的由头。
有了。
江澈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周国华书记刚上任,按照惯例,需要尽快熟悉全县的干部情况,尤其是那些中层和基层的“潜力股”。而他作为秘书,提前为领导梳理一份“全县八十年代后优秀年轻干部名录”,这不是很正常、很分内的工作吗?
这个理由,完美无缺。
他可以在梳理政法系统年轻干部时,“顺便”把周伟的名字加进去。谁会怀疑一个书记秘书,在整理上百个干部资料时,会对其中一个二十年前的助理审判员,有特殊的兴趣?
计划已定,江澈不再犹豫。
他将那几份导出的名单全部存好,然后清空了所有的浏览记录和操作痕迹。做完这一切,他才感觉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他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深夜十一点了。窗外,县委大院里一片寂静,只有几盏路灯还亮着,在地上投下孤独的光晕。
江澈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股夹杂着草木清香的凉风吹了进来,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不少。
他知道,从他决定插手这件事开始,他那“喝茶看报安稳退休”的梦想,就又远了一大步。
可不知为何,他心里非但没有沮丧,反而有一种久违的、掌控一切的平静。
或许,系统说得对。真正的躺平,不是逃避一切,而是扫平一切障碍后,内心的那份安宁。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电脑前,点开了那个叫周伟的年轻法官的档案链接。
一份详细的电子履历,展现在他眼前。
履历的前半部分,和江澈预想的差不多。年轻有为,业务骨干,还得过书法奖,是法院当年重点培养的对象。
可当江澈的目光,顺着履历的时间线一路往下,看到2年3月,调任安平县人民政府,任县长王志强同志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