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华的眼神,微微一凝。
贺伟?
他摘下眼镜,凑近了些,仔仔细细地看着那个名字。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是“伟大”的“伟”,而不是火焰旁的“炜”。
周国华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写错领导名字,这是机关里最低级,也是最致命的错误。一个笔杆子,如果连这点严谨都做不到,那能力再强,也是枉然。
周国华的第一反应,是失望。
他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块璞玉,没想到,却是一块有着明显瑕疵的石头。这个江澈,终究还是太年轻,太毛躁了。
他放下报告,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心中那股刚刚升起的欣赏之情,迅速冷却了下来。或许,王建国也看走眼了。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单调的滴答声。
周国华端起茶杯,准备将这件事暂时放到一边。可就在茶杯送到嘴边的那一刻,他的动作,停住了。
不对。
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从他脑海深处冒了出来。
以江澈写这份报告所展现出的逻辑缜密和思维深度,他会犯这种错误吗?一个能将全县上半年的Gdp、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枯燥数据记得分毫不差的人,会记错一个朝夕相处的领导的名字?
这不合常理。
周国华将茶杯缓缓放回桌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重新拿起了那份报告,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个“伟”字上。
贺炜。
他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副手。一个踏实肯干,但性格有些内敛的干部。那个“炜”字,确实生僻,别说外人,就是县委大院里,十个人里也有七八个会念错写错。他甚至记得,有一次开常委会,会议纪要上,就把贺炜的名字打成了“贺伟”。当时贺炜看到了,只是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但周国华知道,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的名字被搞错。这代表着一种不被尊重,一种被忽视。
想到这里,周国华的脑中,仿佛有一道电光闪过。
他猛然间明白了什么。
这个错字,不是江澈的失误。
这……是江澈故意的!
他不是写错了,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提醒自己这个县委书记,要注意到这些细节!要注意团结班子里的每一位同志,尤其是像贺炜这样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甚至名字都容易被人忽略的同志!
官场之中,细节见真章!
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要有宏图大略,更要有体察入微的眼光和胸怀。江澈,这个年轻人,他是在用一种极其委婉,又极其深刻的方式,向自己进言!
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因为那样太刻意,太冒失,甚至有邀功之嫌。
他为什么要用这种“自污”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露声色之间,将这个信息精准地传递给自己。如果自己看不懂,那只能说明自己这个“伯乐”眼光不行,他也就不必再费心。如果自己看懂了,那君臣之间的默契,便在这一字之差中,尽显无遗!
想通了这一层,周国华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他看着报告上那个“错字”,非但没有了丝毫的失望和愤怒,反而眼中充满了激赏。
这哪里是瑕疵?
这分明是神来之笔!
这个江澈,不仅有才华,有大局观,更有这份洞察人心的细腻和敢于“犯错”的担当!
周国华拿起报告,又看了一遍,这一次,他感觉每一个字都闪着智慧的光。他仿佛能看到那个叫江澈的年轻人,在深夜的灯下,奋笔疾书后,故意落下这一个“错字”时的平静与从容。
那不是疏忽,那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呵呵……”
周国华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小子,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他拿起桌上的红笔,没有去圈出那个错字,反而在报告的页眉上,写下了四个字:
“文笔老成,可堪大用。”
写完,他放下笔,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王建国的内线。
“建国同志,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笑意,“关于我的秘书人选,我考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