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116章 项目顺利落地,江澈再次立下大功!

第116章 项目顺利落地,江澈再次立下大功!(2 / 2)

“书记,我算是彻底服了。”李卫国放下文件,语气里充满了对未知道路的敬畏,“江澈同志这一手,我们之前都想浅了。我们以为他只是在解决问题,是在给我们创造政绩。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

“哦?”孙大海看向他。

“他不是在创造政绩,”李卫国一字一顿,说出了自己最新的领悟,“他是在给我们青龙镇,创造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金饭碗’啊!”

孙大海闻言,身体一震。

李卫国继续分析道:“书记您想,‘一桥双景’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它带来的仅仅是一个交通上的便利和一个一次性的政绩吗?不是!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有了这个地标,我们就可以发展旅游,搞农家乐,盘活周边经济!这八十万,看似是上面给的钱,实际上,是江澈同志用他的智慧,为我们撬动的一个未来产业的杠杆!”

孙大海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之前只看到了眼前的功劳和脸面,却没想到,江澈的布局,竟然已经深远到了产业发展的层面!

再联想到水泥厂改制时,江澈提出的那个看似简单的安置方案,不仅平息了工人的怒火,还通过分流安置,间接为县里其他企业输送了大量熟练工人,盘活了好几家濒临破产的小厂。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但其核心逻辑,竟然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在解决一个眼前危机的同时,埋下了一颗能够长远发展的种子!

“妖孽……真是个妖孽……”孙大海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和李卫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种深深的后怕。

他们后怕的,是自己之前的愚蠢和短视。如果不是江澈,他们现在可能已经因为拆桥事件,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老李,”孙大海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这样的人才,我们之前竟然还觉得他是在摸鱼,是在偷懒,简直是有眼无珠!”

李卫国羞愧地点了点头:“是啊,我们总想着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却不知道,人家手里拿的,是丈量天地的规矩。”

孙大海掐灭了烟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最终,他停下脚步,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

“不行!绝对不行!”他猛地一拍桌子。

“书记,什么不行?”李卫国被他吓了一跳。

“我们不能再这么心安理得地享受江澈同志带来的成果,却让他本人继续待在党政办那种地方,修剪花草,无所事事!”孙大海的声音掷地有声,“这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是我们青冷龙镇的犯罪!”

李卫国深以为然:“书记说的是!江澈同志的能力和格局,绝不应该被埋没在一个副股级的位子上!”

“对!”孙大海越说越激动,“这次的功劳,市里县里都看着,是压不住的!我们必须借着这个东风,名正言顺地,把江澈同志推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那……书记您的意思是?”李卫国小心翼翼地问。

孙大海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青龙镇一片光明的未来。

“他不是总想甩锅吗?他不是总想把事情往外推吗?”孙大海的嘴角,勾起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那好,我就把他放到一个他甩不掉、也推不出去的位子上!让他直面全镇最复杂、最核心的事务!”

李卫国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孙大海的意图。

而此时的江澈,对即将到来的“命运的馈赠”,还一无所知。

他刚刚成功地拒绝了小李“一起学习红头文件精神”的邀请,心满意足地端起了自己的搪瓷杯,准备去茶水间续上一杯热水。

路过公告栏的时候,他看到上面贴出了一张鲜红的喜报,用最大号的字体写着“热烈祝贺我镇‘一桥双景’项目获得市级立项并得到专项资金支持”,首。

江澈扫了一眼,没有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深藏功与名,这才是摸鱼的最高境界。

他哼着小曲,走进茶水间,却看到镇长李卫国正站在里面,手里也拿着一个杯子,似乎是在专门等他。

“江澈同志。”李卫国看到他,脸上露出了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

江澈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镇长好。”他立正站好,摆出一副标准下属的姿态。

李卫国笑着走上前,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像是在看自家最得意的子侄。

“江澈啊,这次古桥的事情,你居功至伟啊。”

“不敢当不敢当,”江澈头摇得像拨浪鼓,“都是书记和镇长您领导有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就是随便说了几句外行话,当不得真。”

“哎,又来了,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李卫国一副“我都懂”的表情,他压低声音,凑到江澈耳边,用一种分享秘密的口吻说,“你放心,我和孙书记都商量好了,绝不会让你这样的人才被埋没的!”

江澈的笑容,僵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