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114章 “一桥双景”方案诞生,震惊了县设计院!

第114章 “一桥双景”方案诞生,震惊了县设计院!(2 / 2)

县里要的交通项目,不仅没黄,反而更有亮点了!

那个古研究员,也没话说了吧?我们不但不拆,还帮你修!

最关键的是,这件事要是做成了,那将是整个清溪县,乃至安阳市都独一份的标杆工程!

想通了这一层,所有人的干劲都被调动了起来。

“书记,镇长,这个想法太牛了!我马上安排人重新勘测!”

“我这就去联系施工队,让他们调整方案!”

“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的事,包在我身上!”

一场足以让青龙镇领导班子集体翻车的巨大危机,在江澈一句“随便说说”之后,神奇地转化成了一场全体动员、共创伟业的誓师大会。

当天深夜,一份凝聚了青龙镇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和李卫国生花妙笔)的全新方案,被连夜传真到了县设计院。

……

清溪县建筑设计院。

总工程师刘建国,是一个年近六十,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他一辈子都在跟图纸和数据打交道,性格严谨刻板,最看不惯的就是

“又是青龙镇?”刘总工看着传真机里吐出来的文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关于青龙镇要拆古桥修路的事,他早有耳闻,心里已经把青龙镇的领导骂了无数遍“败家子”。

“哼,肯定是市里批示下来,顶不住压力了,弄个不伦不类的方案来糊弄事。”他嘟囔着,不情不愿地拿起了那份方案。

方案的封面上,一行加粗的黑体字映入眼帘。

《关于青龙镇“一桥双景,古今交辉”项目规划方案》

刘总工撇了撇嘴,“一桥双景?古今交辉?噱头倒是不小。”

他翻开第一页,是李卫国亲笔撰写的前言,里面引经据典,从历史文脉谈到城乡发展,文采斐然。

“花里胡哨。”刘总工不为所动,直接翻到了核心的规划图纸部分。

然而,就是这一眼,让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张图纸上,仿佛被磁石吸住了一般。

图纸上,不再是之前那条粗暴地贯穿古桥的红线。而是一条全新的、流畅的弧线,优雅地绕过了古桥,在其下游约五十米处,规划了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而古桥,则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旁边还标注着“修缮后作为人文景观步行桥”的字样。

两座桥,一新一旧,一动一静,隔着一湾碧水,遥相呼往,形成了一种奇妙而和谐的韵律。

刘总工拿着图纸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那双看过无数复杂图纸的眼睛,此刻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简单!

太简单了!

简单到极致,却又巧妙到了极致!

他作为县里最顶尖的建筑专家,之前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他所有的思路,都局限在“改道”、“绕行”这些复杂的工程技术层面,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转弯半径。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解决方案,竟然可以如此富有诗意!

这不是一个工程方案!

这根本就是一个艺术品!

它解决的不仅仅是交通和文保的冲突,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美学价值!

“小王!小张!都过来!”刘总工激动地大喊,声音都变了调。

几个年轻的设计师闻声围了过来。

“刘总工,怎么了?”

刘总工把那份方案重重地拍在桌上,指着图纸,因为激动,手指都在哆嗦。

“你们看!都给我好好看看!什么叫设计!这才叫设计!”

年轻的设计师们凑过去,几秒钟后,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我的天……还能这么干?”

“太妙了!这个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新桥负责功能,老桥负责灵魂!这……这格局也太大了!”

刘总工听着下属们的惊叹,内心的震撼却无以复加。他猛地翻回方案的封面,看着“青龙镇人民政府”那几个字,眼神里充满了匪夷所思。

一个乡镇,怎么可能拿得出这种水平的方案?

这背后,绝对有高人指点!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青龙镇政府的号码,电话一接通,他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喂!我是县设计院的刘建国!我问一下,你们那个‘一桥双景’的方案,是谁?究竟是谁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