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菲放下水果盘,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印象。大概六年前,我们系办过一场‘科技与教育’交流会,有个年轻人带着他的‘智能教具’来参展——就是那种能自己解题的数学模型,学生输入题目,模型能通过齿轮转动演示解题步骤。当时好多老师围着看,说‘这东西能让抽象的公式变直观’。”
“那就是天宇做的!”展博肯定地说,“他大学时就总说,要让学习像拆玩具一样有趣。”
“没错,”胡一菲点头,“我记得他胸牌上写着‘天宇’,还跟他聊了几句,说他的教具很适合给差生做启蒙。他当时笑着说‘等我完善了,先送一套到你的班级’,后来我去外地培训,回来时教具已经放在办公室了,附带一张纸条,说‘齿轮转动的速度可以调,慢点适合理解,快点适合比赛’。”
众人“哇”地一声,美嘉感慨:“原来天宇早就跟一菲姐打过交道了!藏得够深啊!”
天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那时候刚回国,想做些教育相关的发明,听说胡老师的班级有很多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就想试试能不能帮上忙。”
“所以你还认识我们班的学生?”胡一菲挑眉,“怪不得上次开家长会,有个学生家长说‘孩子最近总念叨一个会做玩具的天宇哥哥’。”
猜测还在继续,却渐渐变了味道。从最初的好奇,慢慢变成了温暖的感慨——原来这个总爱拆东西的年轻人,早已用他的方式,悄悄参与了每个人的生活:帮王阿姨修冰箱,给胡一菲的学生做教具,替张伟的当事人调解纠纷,甚至顺手帮子乔修好电动车。
曾小贤突然开口:“其实你们不用猜了。天宇这人就这样,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像颗默默发光的螺丝钉,不显眼,却总能把松动的地方拧紧。”
天宇端起水杯,看着眼前吵吵闹闹的众人,突然想起七年前离开时,曾小贤在机场对他说的话:“朋友不是非要天天见面,是你走了之后,我发现生活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
此刻他才明白,那些被猜测的“认识”,其实都是时光埋下的伏笔——他修过的冰箱还在制冷,他做的教具还在转动,他拧紧的螺丝还没松动,就像他和这些人的缘分,就算隔了七年,也从未真正断开。
“好了好了,别猜了。”天宇笑着站起来,“我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我带了新做的‘互动游戏机’,要不要试试?规则很简单,拆对零件就能通关,输的人负责洗碗。”
“我来!”子乔第一个举手,“拆东西我最拿手!”
“别吹了,上次你拆遥控器,最后多出来三个零件。”美嘉揭穿他,却还是拉着悠悠凑了过去。
客厅里的猜测声变成了欢笑声,齿轮转动的咔嗒声、输赢的欢呼声、互相调侃的笑骂声混在一起,像首热闹的交响曲。天宇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认识谁”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答案,重要的是此刻——他们围坐在一起,为一个小游戏吵吵闹闹,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
窗外的夜色渐浓,公寓的灯光温暖明亮。那些关于“认识谁”的猜测,最终都化作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原来最好的关系,不是刻意去认识,而是不经意间,就已经成为了彼此生活里,最温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