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上前一步,禀报道:“已在山中寻得几处适宜谷地,组织士卒并收拢流民开垦。只是山中地瘠,且季节已过,今冬明春,粮草仍将极度依赖外部筹措和狩猎采集。”
“墨衡,”我又看向匠作营管事,“军械打造可能跟上?”
墨衡脸上带着疲惫,却目光坚定:“回将军,已利用现有材料,修复部分兵甲,并加紧打造箭矢。只是……铁料、牛皮等物极其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问题一个个摆在面前,粮草、军械、兵力……每一项都关乎生存。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辛弃疾(他率领的山东义军也在突围中损失不小,随主力退入了太行)忽然开口:“武将军,卢员外,弃疾有一言。”
“辛先生请讲。”
“我等困守山中,终非长久之计。”辛弃疾目光锐利,“完颜杲势大,正面抗衡,无异以卵击石。然其地广兵多,亦有其弊!何不效仿昔日我在山东之举,组织精锐小队,不断出击,袭扰其粮道,打击其据点,清除其爪牙?让其四面起火,不得安宁!如此,既可锻炼士卒,缴获物资,亦可疲敌扰敌,使其无法全力进山清剿!”
以攻代守,游击作战!
此言一出,众人眼睛皆是一亮。这确实是目前形势下,最能发挥我军特长,也最能有效打击敌人的策略!
“辛先生此策大善!”吴用抚掌赞同,“可遴选精锐悍卒,组成数支‘游击营’,由得力头领率领,分头出击!目标不必大,但求动作迅猛,一击即走!”
“好!”卢俊义当即决断,“便依辛先生之策!石秀兄弟,此事由你总责,与辛先生共同筹划!林教头负责遴选士卒,配给军械!”
“得令!”石秀与辛弃疾齐声应诺,眼中燃起战意。
新的战略就此定下。忠义军这头受伤的猛虎,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也开始重新磨砺爪牙,准备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与强大的敌人周旋。
会议散去,众人各自忙碌。
我走出聚义厅,望着远处苍茫的太行群峰。山风凛冽,吹动我单薄的衣衫,腰间的伤痛依旧清晰。
邢州之败,是挫折,是教训,但绝非终点。
我们失去了城池,却回到了熟悉的群山。
我们折损了兵力,却淬炼了核心。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敌,却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多的可能。
这太行山,便是我们新的根基,新的起点。
扎根于此,步步为营。
终有一日,我们要让“忠义”之火,再次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