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台前幕后(1 / 2)

“金梭”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的规格,超出了陈曦的预期。

会议地点不在他熟悉的实验室,也不在任何商业写字楼,而是设在了一处隐蔽的、安保森严的会议中心。进入会场需要经过三道身份核验,所有电子设备在入口处就被要求寄存。会议室不大,陈设简洁到近乎冷峻,深色的长条桌,厚重的座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威压。

周启明早已到场,他今天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表情比平日更为严肃。他身边坐着几位气质沉稳、年龄稍长的男女,他们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偶尔低声交流一两句,目光锐利如鹰。陈曦能感觉到,这些才是真正掌握项目生杀大权的人物。

汇报开始。陈曦深吸一口气,走到主讲位。他没有使用花哨的ppt动画,而是直接用最简洁的图表和数据,阐述团队遇到的技术瓶颈、破釜沉舟的决定、以及借助“盘古”和“河图”构建全新模型的过程和最终成果。

他讲得很投入,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当他展示出那突破阈值的关键数据对比图时,能明显感觉到会场里几位关键人物眼神的变化,那是一种从审视到认可,甚至带上一丝惊异的细微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解决了当前‘金梭’项目模拟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与延迟问题,这套全新的‘量子优先并行架构’,也为未来应对更大规模、更高复杂度的金融数据实时处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和理论储备。”陈曦做完最后总结,微微颔首,退回座位。

会场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那几位关键人物低声交换着意见,周启明则面无表情地看着陈曦,看不出喜怒。

片刻后,坐在主位的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陈博士,年轻人,魄力不小。推倒重来,不是谁都敢做的,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陈曦心中一紧,谨慎地回答:“感谢首长肯定。我们只是觉得,与其在旧框架里缝缝补补,不如尝试开辟一条新路。风险确实存在,但值得一试。”

老者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周启明:“启明,你怎么看?”

周启明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恭敬而沉稳:“首长,陈博士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确实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这次突破,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我们之前关于技术路线的一些设想是可行的。我认为,‘金梭’项目可以进入下一个更深入的阶段了。”

“嗯。”老者不置可否,目光又扫过陈曦,“技术是好技术,人也很有锐气。不过,越是锋利的刀,越要懂得如何使用,更要确保握刀的手绝对可靠。审查程序,要尽快落实。”

“是,已经在按计划推进。”周启明立刻应道。

会议在一种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没有热烈的掌声,没有过多的寒暄,几位关键人物率先离场。周启明落在最后,他走到陈曦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汇报很成功,上面基本认可了。”周启明的声音压低了些,“首席科学家的位置,十有八九是你的了。不过,”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深邃,“老领导最后那句话,你听明白了吗?”

陈曦迎着他的目光:“我明白。技术是工具,掌握工具的人,更重要。”

“明白就好。”周启明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接下来,会有专人与你对接审查事宜。放平心态,配合就好。另外,项目升级,你的团队也需要扩充,人员名单和背景,需要提前报备审核。”

陈曦点头。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他团队的一只脚,已经真正踏入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束缚的领域。成功的喜悦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取代,那是一种肩负重任的沉甸,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