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验证机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安全屋内每一个人的心中。连续数日高强度工作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即将亮剑的兴奋与期待。
接下来的48小时,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反击战前奏。
陈默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零,将概念验证机的核心性能数据(功耗降低65%,安全性通过国际FIpS-140-3 Level 4标准测试)做成一张极简的信息图,匿名释放到最大的几个技术论坛和加密货币社群。只放数据,不加任何评论。” “埃里希,联系《华尔街日报》科技版、《经济学人》和《It科技评论》的记者,以‘默薇资本技术总监林薇’的名义,发出技术吹风会邀请,重点阐述硬件级安全与协议层融合的未来趋势,‘顺便’提及我们刚刚取得的‘微小进展’。” “林薇,”陈默看向她,眼神充满信任,“吹风会由你主导。只谈技术,不谈商业。用你最专业的态度,碾碎那份做空报告的所有技术质疑。你是我们最锋利的剑。”
命令被迅速执行。
匿名信息图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率先在技术圈激起了层层涟漪。
“功耗降低65%?吹牛吧?” “FIpS-140-3 L4?这几乎是军用级了!一个小初创公司能做到?” “等等…这个架构思路…有点像之前消失的那个威廉教授的研究方向…” “如果是真的,这绝对是颠覆性的!”
质疑、惊叹、猜测……技术圈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人们开始疯狂讨论和求证这份匿名数据的真实性。
紧接着,几家顶级媒体科技版记者的邮箱里,收到了那封措辞严谨、充满技术洞察的吹风会邀请函。“默薇资本”、“林薇”、“硬件与协议融合”、“微小进展”这些关键词,与正在论坛疯传的匿名信息图瞬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嗅觉敏锐的记者们立刻意识到,有大新闻要发生!回复和预约请求雪片般飞来。
技术吹风会通过加密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林薇身穿简洁的白色衬衫,坐在虚拟背景(默薇资本技术中心)前,神情冷静而自信。她没有刻意推销,只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前硬件安全的瓶颈、协议层面临的挑战,以及AbS与cSS技术融合带来的全新可能性。
当被记者“适时”问及对近期市场传言和做空报告的看法时,她没有直接攻击“北极星”,而是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展示了那个U盘大小的概念验证机实时运行数据。
“我们更倾向于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她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功耗降低65%,是基于我们独立的测试环境。安全性达到FIpS-140-3 L4标准,是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同步验证的结果。我们欢迎任何基于技术本身的、理性的讨论和质疑。至于估值,”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镜头,带着技术人特有的纯粹和自信,“我们认为,真正的价值应该由技术和市场共同决定,而不是一份充满事实错误和先入为主偏见的报告。”
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有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从容不迫的专业。
这场吹风会的效果远超预期!
几家顶级媒体的科技头条迅速被“默薇资本技术突破”、“做空报告遭强力打脸”、“硬件安全新纪元?”等标题占据。林薇那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及她展示运行数据的截图,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发。
市场的风向瞬间逆转!
之前因做空报告而产生的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AbS和默薇资本的强烈好奇和看好。几家之前犹豫的一线风投基金纷纷主动联系,表达投资意向。甚至“海岸基金”的彼得·詹金斯也再次发来隐秘信息,语气复杂地表示“祝贺”。
一场危机,竟然化为了一次完美的公关和技术亮相!
“北极星咨询”和那份做空报告,彻底沦为了圈内的笑柄和反面教材。
安全屋内,气氛终于真正轻松下来。
埃里希难得地开了一瓶香槟,为众人斟上。
“敬林总监!敬技术!”陈默举起酒杯,目光灼灼地看着林薇,毫不掩饰其中的赞赏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