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寻亲心切我们明白,但也要保持理智,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民间迷信的说法。这样吧,你们先把详细的经过,以及你们掌握的……嗯,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我们登记备案,会纳入日常巡查注意的范畴。一旦有符合描述的孩子信息,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
程序化的回应,看似合理,却堵死了他们急切想要行动的路径。
夫妻俩再三恳求,甚至差点跪下,但得到的依然是“需要按程序办事”、“线索不足以支撑立即行动”的答复。
最终,陈礼洋和李青霞像是被抽干了力气,颓然地走出接待室,瘫坐在警局大厅冰凉的金属长椅上。
绝望再次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涌来,明明希望就在眼前,却被一堵名为“程序”和“理性”的高墙挡住。
就在这时,李志扬刚从里面办完事出来。
李志扬是一名辅警。他的父亲曾是一位优秀的警察,受父亲影响,李志扬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匡扶正义。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尽管李志扬非常努力,但他的学习成绩始终达不到警校的录取线,甚至连考上个好点的大学生都困难。
复读两年无果后,他不愿放弃心中的执念,选择在家乡独山,做了一名辅警。
辅警也是警嘛!一样是为人民服务! 他常常这样告诉自己。
虽然只是辅警,但周围的正式民警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也因为他自己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对他都颇为关照。
他今天来单位,就是来找队长请示休年假的事情,准备带母亲去省城检查身体。
刚走出内部办公区,他就看到那对夫妻失魂落魄地坐在长椅上,女人低声啜泣,男人双手抱头,背影充满了无助。他刚刚路过接待室时,隐约听到了“孩子”、“拐卖”、“独山市”等字眼。
他心中好奇:‘最近没接到打拐成功的通报啊,也没听说有外地协查通报提到非常具体的指向我们这儿的线索,为什么这对夫妻如此坚定地认为孩子就在独山?甚至具体到……被锁着?’
出于一种职业本能和内心的同情,李志扬脚步顿住,犹豫了一下,还是朝着那对绝望的夫妻走了过去。
“叔,阿姨,你们好。我是这里的辅警,叫李志扬。”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而可靠,“刚才好像听你们说……是来找孩子的?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能不能……跟我说说?”
他的出现,仿佛一道微光,照进了陈礼洋和李青霞几乎彻底黑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