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书生赴死(2 / 2)

“祖大寿……忘恩负义……罪不容赦!”

朱由检叫过王承恩,低声道:“去告诉满桂,朕的大明就靠他了!”

......

通州城外,旌旗招展。

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一身崭新的戎装,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

他的身后,是万余名刚刚放下锄头、拿起长枪的新兵。

这些人,许多人脸上的表情是麻木的,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惶恐。

他们是朝廷在京畿地区临时招募的“勤王之师”,训练不足三日,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

“刘大人,我等此去,怕是……”副将吴应龙凑上前来,话语中满是忧虑。

刘之纶,一个文官,一个书生。

他看着自己身后这支东倒西歪的队伍,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充满了文人特有的、近乎偏执的决绝。

“我辈书生,食朝廷俸禄,当此国难,唯有死战报国,岂能畏缩不前!”

他拔出腰间佩剑,剑指东方。

“传我将令!全军东出,进驻蓟州!”

这支看起来毫无战力的军队,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开拔了。

他们绕过了后金军游骑密布的通州正面,选择了一条更为崎岖的道路,竟真的成功抵达了尚在明军手中的蓟州。

刘之纶没有选择入城固守,而是将这万余新兵,在城外开阔地,分八营列阵。

他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他不是来躲的,是来打的!

这支突然出现的明军,很快便被后金的斥候发现。

......

“明军?一群乌合之众!”

后金军的一名牛录额真,甚至没把这支看起来像叫花子军队的队伍放在眼里,率领本部千余骑兵,便发起了冲锋。

然而,战斗的结果,却让所有后金将领大跌眼镜。

“稳住!长枪向前!弓箭手,放箭!”

刘之纶亲临阵前,嘶吼着指挥。

那些新兵虽然惊恐,但在军官的弹压和死亡的威胁下,竟真的顶住了第一波冲击。

前两营几乎是在瞬间被冲垮,但剩余的六个军阵,却如同钉子一般,死死地钉在了原地,寸步不退!

战报传到皇太极的中军大帐,他脸上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哦?又是条好汉?”

“传令!多尔衮,你亲率三万铁骑,给本汗把这颗钉子拔了!”

三万八旗精锐,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一次,刘之纶的军队再也无法创造奇迹。

新兵组成的阵线,在绝对优势的兵力面前,被轻易撕碎。

刘之纶率领残部,且战且退,最终退守至蓟州城外的丫髻山。

皇太极立马于山下,远眺着山上那面虽已残破,却依旧不倒的“刘”字将旗,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此人是谁?”

多尔衮催马上前:“回汗王,抓到的俘虏说,主帅是新任的兵部右侍郎刘之纶,所部皆为临阵招募的新兵,此前从未上过战场。”

皇太极闻言,不禁长叹一声。

“新兵,竟能有如此战力。”

“此人,有将才,更有悍勇。传令下去,围山,断其水源,本汗要生擒他!”

多尔衮领命,大军将小小的丫髻山围得水泄不通。

山上的明军,很快便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