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佛郎机炮(1 / 2)

满桂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其含义不言而喻。毛文龙被袁崇焕擅杀,让边关将领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便落得同样的下场。

袁崇焕的脸色瞬间一白,他深吸一口气,拱手请罪:“陛下,此事皆是臣的过错,臣驭下不严,用人不明,以致边将心生疑虑,臣难辞其咎!”

崇祯见状,心中虽有不满,但此时此刻,他更需要袁崇焕的忠诚和能力。他摆了摆手,安抚道:“往事已矣,爱卿不必自责。朕相信爱卿,也希望爱卿能放下包袱,一心为国。”

“爱卿以为,京师守御之策,当如何?”崇祯问道。

袁崇焕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殿内的一副京畿地图,指着城墙的位置,沉声说道:“回禀陛下,京师城坚,非旦夕可下。臣以为,当依托城防,以红夷大炮为主要火力,扼守各处城门。请陛下即刻查清城内存放的红夷大炮数量,并加紧制造弹药,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闻言,当即允诺:“爱卿所言极是!朕即刻命兵仗局清点火炮,督促制造弹药!”

他站起身,走到袁崇焕面前,亲自将京城防务总督之责授予袁崇焕,并命他统领各路援军。

“袁爱卿,京师安危,社稷存亡,皆系于卿一身!朕将京师防务,全权托付于你!”

袁崇焕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既是重托,也是无形的压力。他再次躬身:“臣,万死不辞!”

他接着说道:“陛下,臣有一策,可解京师之围。皇太极孤军深入,其后方空虚。臣请陛下准许臣分兵袭击辽阳,端其老巢,围魏救赵,迫其回援!”

崇祯闻言,脸色骤变,断然拒绝:“不可!京师乃大明根本,绝不可分兵!所有兵力必须集结京师,尽快将皇太极赶走!”

他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爱卿当主动出战,而非一味固守!朕要的,是爱卿将鞑虏逐出京畿,还我大明太平!”

袁崇焕试图解释:“陛下,兵法云,以弱胜强,当避其锋芒,寻其弱点……”

“够了!”崇祯厉声打断了他,“爱卿曾言‘五年复辽’,如今鞑虏已兵临城下,爱卿还在此谈何兵法?!”

崇祯的目光锐利如刀,刺向袁崇焕:“爱卿以为,朕会容许鞑虏在京师城外,耀武扬威?”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爱卿六年之内,由七品知县骤升为从一品督师,圣眷隆厚,古今罕有。爱卿,可还有何不满?”

说着,他从案几上抽出一纸文书,递给袁崇焕。

袁崇焕接过文书,只看了一眼,便惊骇得冷汗直流。

那赫然是自己三年前辞官时所作的两首诗,抒发着怨望与归隐之情。崇祯早已知晓这些,却一直隐忍不发。

“爱卿,这便是你所谓的‘五年复辽’吗?‘麋鹿还山’,‘麒麟绘阁’,爱卿是想归隐山林,还是想建功立业?”

袁崇焕脸色惨白,知道自己的心思早已被皇帝洞悉。他跪伏在地,声音里充满了悲凉:“陛下……臣知罪。然臣之忠心,日月可鉴!”

崇祯冷哼一声,却不再追究,只是语气冰冷地强调:“望爱卿莫负朕!朕要的,是你将鞑虏逐出京畿,建功立业,而非归隐山林!”

他最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作战命令:“传朕旨意!袁崇焕驻守广渠门,满桂驻守德胜门!鞑虏一到,立即出城决战!”

袁崇焕心中悲愤无奈,却也无力反驳。他只能领命,叩首退出。

待袁崇焕和满桂离去,崇祯又命王承恩传旨,让孙承宗改驻通州,以巩固京师东面的防务。

这一夜,京师无眠。

......

良乡城,夜色已深。

他则带着李陵,来到了存放军械的仓库。

“大人,这次遵化之行,末将发现,我军虽利,但鞑子的骑兵冲锋,依旧悍勇无匹。若无坚城可守,正面野战,伤亡依旧难免。”李陵沉声汇报着自己的战斗心得。

陈阳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一排排用油布覆盖的庞然大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