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格物启智(1 / 2)

学院的课程表被严格制定出来。

每日上午,分为两个时辰,陈阳教授“语文”与“算数”。

下午则讲授“地理”、“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

所有课程,皆由陈阳亲自拟定大纲,并主导核心内容的讲授。

宋应星、唐伯雍等人则在懂了的前提下,在去传授给其他学生。

第一堂“语文”课,便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陈阳站在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a、o、e”等汉语拼音字母。

“此乃拼音,”陈阳声音平稳,“用以标注汉字读音。只需掌握此二十六个字母及其拼读规则,世间绝大多数汉字,皆可自行拼读。”

台下学员,包括前排的“师者”们,大多面露茫然。

他们习惯了先生口传心授,或依靠反切注音,何曾见过如此直观奇妙的标音体系?

唐伯雍捻着胡须,眉头微蹙,下意识地低声对身旁的宋应星道:“玉铉兄,此等弯绕符号,取代自古相传之反切,是否…有失雅正?”

宋应星却目光炯炯,盯着那些字母,仿佛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伯雍公,且看!此法定音精准,规则明晰,若能掌握,稚子蒙童亦可自学识字,不必全然依赖师者!此乃开启民智之利器啊!”

他越说越激动,已然看到了拼音在知识传播上的巨大潜力。

陈阳不予置评,开始领读。他的发音标准而清晰。

唐婉坐在前排,凝神静听。

她天性聪慧,记忆力极佳,跟着陈阳读了几遍,便能大致模仿,轻声跟读时,嗓音清越,竟比许多男学员掌握得更快。她悄悄在纸上描画那些字母,眼中闪烁着新奇与专注的光芒。

接着,陈阳又展示了简体汉字。他将“学”与“学”、“国”与“国”等对应繁体与简体字并列写在黑板上。

“此为简体字,笔画简省,便于书写认读。日后学院文书、厂内规章,皆用此字。”

这一次,连宋应星都陷入了沉默。简化汉字,冲击的是延续千年的书写传统。

他内心挣扎,一方面觉得笔画简省确实利于书写传播,另一方面又觉似乎失了汉字的结构之美与深意。

唐伯雍更是抚额叹息:“贤婿,这…这‘爱’字无心,‘亲’人不见…岂非…有违圣人之教?”

他感觉固有的文化认知受到了挑战。

陈阳淡然道:“文字之用,首在沟通与传承。易于书写,方能普及;易于认读,方能启智。若固守繁难,令百姓望而生畏,知识永锢于少数人之手,岂非本末倒置?”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眼神懵懂却又充满渴望的匠户子弟,“吾等办学,非为培养皓首穷经的士子,乃为培育能读会写、明理实用的工匠、管事、乃至格物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