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现代钢材(1 / 2)

蓝光闪过,陈阳已置身于,熟悉的现代都市之中。

时间正值上午,阳光刺眼。

他丝毫不敢耽搁,立刻用手机搜索本地的冷兵器与盔甲制造厂。

之前购买的兵器和防弹衣,都是中间商。

他现在要大量购买,想找到货品源头。

一家名为“龙腾机械”的工厂进入视线。

简介里提到其承接影视道具、博物馆复刻及高端冷兵器定制。

就是它了!

陈阳打车直奔郊区工业园。

龙腾重工厂房规模不小,但门口略显冷清。

他表明来意,说是大型历史剧组的道具采购。

前台很快将一位自称姓王的厂长请到了会客室。

王厂长名叫王建军,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眼神精明。

带着生意人特有的热情:“哎呀,欢迎欢迎!先生贵姓?”

“您说的剧组需要大量盔甲?那可找对地方了!”

王厂长暗想:“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仓库里那五百套铁浮屠正愁没处打发,那破剧组尾款都快黄了,得赶紧出手回笼资金。”

“我姓陈。”

陈阳坐下,开门见山:“听说你们这做盔甲?”

“我想看看现货,我们剧组是个有实战要求的剧组。”

“样子货不要,我们量大,质量一定要好。”

“有有有!”

王厂长眼睛一亮,亲自引路去仓库。

“陈先生这边请!”

“我们这可是正规大厂,材料工艺都是一流的!”

仓库里,一排排仿古盔甲闪着金属光泽。

王厂长指着其中一种覆盖全身的札甲,热情介绍。

“陈先生您看,这是我们厂的明星产品。”

“铁浮屠盔甲,全身防护,包括头盔、面甲、护颈、身甲、披膊、腿裙。”

“用的是中碳合金钢 42cro!”

他生怕陈阳不懂行,卖力解释:“这材料硬度超高,经过调质处理,硬度能到45!”

“关键是冲击韧性好,达到80的韧性,抗冲击!”

“平常都用在汽车的发动机连杆,或挖掘机的液压杆上,干重活耐用!”

“不容易裂!”

陈阳心中了然,钢材里的多面手,硬度韧性平衡,好比一身结实的筋骨,确实适合做盔甲。

脸上却故作嫌弃:“我就问够不够硬?别被刀一砍就穿了。”

“哎哟您放心!”

厂长赶紧解释,“硬度绝对够用!它最大的好处是刚柔并济。”

“不像有些脆钢,硬是硬,一砸就碎。”

“这甲片挨一刀可能有个印,但想破开难得很!”

“重锤砸下来,它也能扛住!”

陈阳心里想的,最好的材料当然是用于飞机材料的钛合金。

钛合金ti-6Al-4V,硬度40,韧性60,比中碳合金钢轻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陈阳开始在心中计算着这些数据。

按照中碳合金钢打造的铁浮屠盔甲,整套下来足有三十八斤的沉重分量。

而如果换成钛合金材质,仅需二十斤左右的重量,就能达到完全相同的防护效果。

这个节省下来的十八斤重量差距。

带来的就是极大的机动力提升,这在战场上意味着生死之别。

陈阳深知,古代重甲兵虽然防护效果卓越。

但走路速度缓慢,行动笨重,体力消耗极快,这是它们致命的弱点。

正因如此,重甲兵在实战中都是临上战场才穿戴盔甲。

平时训练和行军时,这些沉重的铁甲都由专门的辅兵负责运送。

明朝那些精锐士兵身穿的山纹札甲,重量达到了七十斤之巨。